上期新浪地产设计频道介绍了智慧人居竞赛第二场主题Workshop的导师寄语环节 ,本期设计频道将重点推出本次Workshop的重磅亮点——快题创作汇报&评委点评环节。
参与本次workshop的五组设计团队
上午10点半,设计师们在各自战队就位后便同地产评委们场开启智慧与创新的灵感碰撞。3个小时内,设计师将自己对未来人居的一番思考逐渐勾勒成型。
金茂集团北京公司副总经理孙国栋(右)和DUO建筑事务所创始主持建筑师姜龙(左)
路劲地产北京公司设计总监陈鹏(右)和都市可能概念工场主持建筑师张为平(左)
活动现场花絮
汇报点评环节,设计师们卯足了劲,创意理念十分多样,而地产评委们认真又不失活泼,完全高标准的要求,给予了严肃却又中肯的点评。

设计师汇报现场

汇报现场评委手记
DUO建筑事务所创始主持建筑师 姜龙
高度定制化的主题社区——帮助人类找到情感寄托
金茂战队姜龙强调建筑的伪矛盾性在于理智和情感的冲突。都市生活中人们不得不保持高效和独立,但情感上却需要情感寄托和归属感。
针对这一点,他预测未来居住市场将出现类似城市综合体式的高度定制化的城市主题的生产/生活一体化社区,如:减肥公寓。形似于旅行团的人际交往模式,能够迅速增强人们的认同感,提升住宅的人文体验。

DUO建筑事务所创始主持建筑师 姜龙

DUO建筑事务所创始主持建筑师姜龙PPT汇报
鲸设计主持建筑师 黎靖
智能系统的整体介入——提供更好的生活感受
金地战队黎靖想做一个“平层产品+垂直产品”。通过空间可变的转换,局部墙体的变化,以及智能设备的介入,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和多样性。
通过墙体的移动,使空间的功能产生变化,实现办公和居住空间相互转化。智能系统的整体介入可以为生活提供更好的感受,例如:可通过人数统计和总用电量等大数据信息来帮助调节居住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

鲸设计主持建筑师 黎靖

鲸设计主持建筑师黎靖PPT汇报
DESIGN LAB, BIAD创始主持建筑师 王伟
智能化帮助收集并反馈构件震动信号——进一步实现个性化追求
另一位引入瞩目的设计师是富力战队的王伟,以“深度共享”为目的,他提出了三套解决方案,分别是功能完备+设施共享、品牌营销+体验共享、空中布道+活力共享。
在“智能化”的布局上,王伟自有妙计。他发现在很多改建项目中,多使用钢结构,如果通过安装智能产品,收集并反馈震动的频率和强度,便能进一步实现对人们的个性化追求。

DESIGN LAB, BIAD创始主持建筑师 王伟

DESIGN LAB, BIAD创始主持建筑师王伟PPT汇报
株式会社LandArchitects主创设计师 崔斌
长桌贯穿整个空间——实现“私密与亲密”的完美结合
十四年在日本建筑市场“浸淫”,当代战队崔斌为我们展示了集约型居家户型的另一种可能性。创意点“长桌”可以说备受评委们的关注。
这张穿越整个居住空间的长桌子,不仅可以给每个人工作、学习的私密空间,还能让一家三口在独处中实现情感寄托。 “很有创意点,需要更多的考虑中国家庭元素,增加落地实施的可能性。”金地集团华北区域副总经理遇秀峰点评道。

株式会社LandArchitects主创设计师崔斌PPT汇报

金地集团华北区域副总经理遇秀峰点评
都市可能概念工场主持建筑师 张为平
模块单元、插接单元——帮助实现家居的可移动性,可变性和模块化
路劲战队张为平提出智能化的本质概念,即技术服务于需求。通过模块单元、插接单元来实现家居的可移动性,可变性和模块化。当代置业研发设计院总经理韩飞宇这样评论:“插接单元的使用,形成榫卯搭建后,来完成公寓的智能化,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都市可能概念工场主持建筑师 张为平
当代置业研发设计院总经理韩飞宇点评
在本次workshop中,有两位90后新锐建筑设计师,他们与众不同的想法,跳出了原有的格局,是活动的一大亮点。
大木建筑事务所建筑师林思闽说自己不会选择生活工作一体化的住宅,她希望跳出“办公状态”,“享受在路上的时间”。金茂集团北京公司副总经理孙国栋点评“这打破了我之前的想法”。另一位设计师是来自Aedas的建筑师袁野,以“个性”为出发点,提出通过对外立面和光线的设计来实现不同人的需求,路劲地产北京公司设计总监陈鹏给了很中肯的意见:“将外立面、光线等设计更加智能化,这是很值得下功夫的领域。”

大木建筑事务所建筑师 林思闽
Aedas建筑师 袁野

金茂集团北京公司副总经理孙国栋点评
路劲地产北京公司设计总监陈鹏点评
同时,极宅设计创始主设计师张天英的“胶囊公寓”,大木建筑事务所建筑师刘浩延对于“智能化”的逆向思索,也让评委们眼前一亮。
本次workshop中最“辣”评委——富力地产设计研究员设计总监崔凯,在总结性点评中给出了8点非常专业的建议。
·设计师只需要简单表达设计,而不是强行灌输自己的思维模式。
·设计需指定目标人群,具备偏重性和特定的功能设置。
·作品一定要具备落地性,任何一个好的设计师应该有企业家的格局。
·设计需紧密扣题——“智慧·个性·场景”。
·“可持续发展”与“智能化”需充分考虑。
·设计师需考虑解决各种关系,包括人与人、人与物及人与生态。
·设计师需保持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原则,而不是利益至上。
·设计是为了改善产品功能,给人居提供更多舒适,而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

富力地产设计研究员设计总监崔凯点评
最后,新浪地产设计频道主编张曼子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她希望参赛设计师充分发挥想象力,关注产业、关注年轻人。届时,2017In.S大赛第三场workshop将走进华为智能家居,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结合前沿科技,为新生代创造一个个性的智慧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