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位于深圳大鹏半岛的较场尾,北临古城大鹏所城、东山寺等历史古迹,南邻龙岐湾,与七娘山隔水相望。作为大鹏半岛唯一有海岸线的村庄,这个昔日默默无闻的关外小渔村,自2007年前后,一批热爱水上运动和休闲度假的现代都市人于此租赁村居民房,并以其自发形成最早期的民宿。随着时间的发展,涌入较场尾村的人流急剧增加,5公顷面积集中了近400家风格各异的民宿客栈,成为闻名全国的风情民宿小镇。
随着建设的蓬勃发展,村落呈现出一种荒蛮生机的同时,各家各户对于空间的争夺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阳光,空气,隐私等权利被侵蚀;公共空间的占据也使村落逐步失去一种空间的松弛度,村落动线被完全挤压到内街及海滩两条平行线上,村落内部拥挤不堪,了无生趣。这也正是经济产业模式单一带来的物理空间层面无趣的结果。村落逐渐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人们停留休憩,交流互动的多元空间。同时,在整个高速建设的过程中,建筑风貌没有有效指引,建筑边界及高度的肆意扩建,使得整个村落呈现出凌乱无序的状态。当我们第一次来到“中心街道”的时候,完全无法感受到海洋的气息,只有各式的招牌及慵懒的人群可以让你感受到一丝度假气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选择了一种克制而又“张扬”的方式介入。
项目场地紧邻一条繁杂的老街,除了临街视野相对开阔,其余三边均与邻居房子紧挨着。所有建筑都占满了红线边界,以一种剑拔弩张的抢夺姿态和呆板的建筑表情回应周边。建筑之间的缝隙成了无趣的、消极的窄巷。
通过新的圆拱墙体置入,形成几何序列清晰的沿街界面,开放通透的洞口,加强室内外视线互动。在内部,以九宫格对本已局促的场地进行细分,将四个角部设计为不同特质的庭院空间,作为建筑和周边的空间过渡。这种既充分占据又自由开放的暧昧关系,给周边邻里带来更为戏剧性的空间张力。
整体建筑也顺应首层的九宫格关系,对建筑的四个角位进行切割,让自身体量弱化,和周围建筑之间留出更多的缓冲空间,把立体空间部分让渡给了村落,形成了建筑之间的空隙;而建筑本身,也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形成更适宜的体量尺度。在一系列的退让动作中,逐步建立自身建筑的空间关系和尺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