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秣陵9车间,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由建成于九十年代的牛首工业园改造而成。项目改造后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文化科技创意园区,总规模接近4万平方米。基地呈东西向长方形,西端的短边为唯一与外部道路衔接的界面。由于基地的形状以及开发的顺序,地块西端作为了一期启动区,由两栋U型厂房和与临街零散的临时房屋组成。



设计师说服业主放弃了最初对沿街的两栋厂房立面进行大面积改造,由此构建出园区辨识度的设想。而是通过梳理厂房与外界之间的场地,用空间改造代替立面改造,在封闭的园区与城市之间,设立一个能让园区与城市互动的开放性过渡地带,以此改变大部分产业园对城市的封闭感和不友好,并由此创造九车间的辨识度。



整理场地过程中,将沿街临时性的房屋进行拆除,同时保留西北角较为完整、砖混结构的小屋。并以该小屋的尺度作为设计依据,在腾出的场地中,植入四个由钢骨、耐候钢板、钢板网、玻璃、钢管脚手架组成的“工业小屋”。




五个小屋组成的“工业村落”,替代了围墙和大门的建造,呈现出园区的开放性;小屋之间的空间方便了在上下班高峰期,大量行人进出园区时与车流完全分开;由于建造的材料,新的小屋不仅不会阻隔外部对园区的视线,反而与老厂房一起制造视线上的叠加,形成了新旧建筑的混合。
设计师希望这片开放场地的五个小屋,在前期作为功能不确定的触媒空间。我们设想着园区内或外的人们可以在这里等人、碰面、靠在脚手架边上闲聊,甚至在小屋里晒晒太阳,看看书。 后期,随着经营的需要,沿街的小屋可以被改造成花店、咖啡厅、书店等商业功能,让园区功能更多元化,更具城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