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学会颁发的中国建筑设计奖·青年建筑师奖,是给予建筑设计领域的青年建筑师的最高荣誉奖。该奖自1993年启动以来,得到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认可,也有一大批优秀的青年建筑师及其作品脱颖而出。正值2016年度第十一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颁奖结束之际,新浪地产设计频道独家专访到获奖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韩孟臻副教授,听他讲述他的建筑设计之路。
韩孟臻既是职业建筑师,也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他子承父业,受父亲影响选择了建筑行业。就学期间,韩孟臻师从关肇邺先生,深受其建筑设计思想的影响,如今也将自己对于建筑设计的理解传授给学生。
【新浪地产设计频道】请您先简单介绍下个人经历,以及为什么选择建筑行业?
【韩孟臻】我父亲是一位建筑师,他的日常工作耳濡目染地影响着我的成长,使我顺理成章地选择了他的母校——东南大学学习建筑学专业。在大学临毕业时,借由东南大学建筑系70周年庆的机缘,我被幸运地交换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师从关肇邺院士。后在日本京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回到清华大学执教至今。
【新浪地产设计频道】在清华的工作经历给您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韩孟臻】硕士阶段和参加工作之后,在关肇邺先生指导下参与了许多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这段时间也正是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关先生以追求“得体”为目标的建筑设计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我的建筑设计观念。
【新浪地产设计频道】您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韩孟臻】回顾参与过的项目,在类型与形式的多样性之外,可以发现作品之间的内在共性。我认为这源于一以贯之的设计理念,即关肇邺先生所提倡的对于“和谐”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他经常引用孔子的“和而不同”来阐释设计目标:即在寻求建立和谐关系的前提下,追求表现建筑单体的个性。我的设计理念正是习自恩师的对于“和而不同”的追求,试图探讨契合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当代建筑可能。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之间的关系,如何将传统的价值意义植入进现代建筑形式中,是建筑师们在思考的问题。韩孟臻先生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在参与过的多个项目中,哪一个又令他印象深刻呢?
【新浪地产设计频道】您如何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之间的关系?
【韩孟臻】除了形式的传承与关联,我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之间的联系也体现在中国建筑师的主观价值判断层面。比如对于“和谐”的追求,自始至终地影响着我的设计决策与判断,从而由内而外地渗透到作品之中。
河北博物院-工作照
以河北博物院项目为例,设计过程中发现拟建新馆与现有馆舍规模近似,形成主次难分的二元对立状态,难以通过体量和立面处理加以解决。关肇邺先生创造性地提出突破投标任务书要求,在新旧两馆之间插入一个中心控制性体量。最终我们设计了一个40米见方的玻璃体中央大厅来统领全局,将新、旧两个各具鲜明时代特色的馆舍合二为一,在城市尺度上确立起整合的博物馆建筑群文化地标。如此打破常规的设计决策,正源于我们对于“和谐”的一贯追求。尽管在形式方面并未运用中国视觉元素,但最终建成环境所体现出的和谐统一的氛围,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相一致的。
河北博物院-鸟瞰
河北博物院-玻璃厅室内
【新浪地产设计频道】作为教师,请您谈谈如何提升建筑系学生们的创新力?
【韩孟臻】我认为建筑设计的创新力取决于“问题定义”与“问题解决”两种能力。从方法论的角度,建筑设计问题属于“狡猾性问题(Wicked Problem)”。它有以下三个特点。①发散、开放的评价标准。“经济、适用、美观” 三原则就无法加权统一;且各自又可分为更多发散的评价标准。面对如此复杂的问题,建筑师只能凭借经验和直觉设定核心评价标准,武断地将其转化(简化)为可解决的子问题。②问题解决与问题定义相依存。前述被建筑师个体经验所转化的设计子问题,再经建筑师的个人技巧加以解决,最终解决方案自然因人而异。设计竞赛的目的正在于收集、选拔复数个建筑师团队基于不同问题切入点的解决方案。③方案无绝对对错,只有从某个具体评价标准出发的相对优劣。从不同角度评判方案的优劣,结论甚至有时是相反的。
问题定义类似于战略性的决策,问题解决偏重于战术性的技巧。该比喻并非要厚“定义”薄“解决”,而是强调对于创新而言两者并重。我认为设计教学必须并行培养这两种能力,引导学生从“问题定义”开始寻求“问题解决”。
【新浪地产设计频道】在您参与的所有建筑设计项目中,哪个给您的印象最深?
【韩孟臻】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清华大学图书馆北馆项目。该项目从2002年开始设计,2016年建成,在关肇邺先生领导下设计团队的思想理念得到了充分的贯彻。清华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19年,历经两期扩建,是我国建筑史上文脉主义的代表作品。作为第四期扩建,北馆选址于建筑群最北部,严格控制的建筑体量与高度,避免了对一、二期建筑,以及其他校园历史建筑的压力。
清华大学图书馆北馆-鸟瞰
清华大学图书馆北馆-北侧透视
设计采用具有古典构图意味的逐层内收形态,与历史建筑建立对话。但在室内空间组织中,我们设计了内、外空间嵌套的独特空间结构。将内收的四层外墙向下延伸,在下部1-3层平面中分隔出内、外两层空间。内层布置藏阅一体的阅览空间;外层则设置了公共性更强的交通空间、休闲阅览空间,与校园环境形成活跃互动。建筑立面形式真实反映出内部空间组织:3层高通透表皮之内,包裹着更具实体性的4层高墙体,再向上是隐喻坡屋顶的顶层。该设计意图在华灯初上之时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清华大学图书馆北馆既达成了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同时也展现出当代的建造技术与审美。“和而不同”的设计思想物化于日常学习环境之中,也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莘莘学子的价值观。
清华大学图书馆北馆-下沉庭院
清华大学图书馆北馆-室内
最近几年,很多建筑类的综艺节目非常火热,《漂亮的房子》《暖暖的新家》不仅让大众认识到了建筑行业,也让建筑学变得更加“亲民”,面对建筑与娱乐相结合的情况,韩老师是如何进行思考的呢?又会为青年建筑师们提出怎样的忠告?
【新浪地产设计频道】您如何看待建筑学与娱乐化之间的关系?
【韩孟臻】积极的方面是通过媒体将建筑学由相对封闭的学科内部推广出去,让民众了解建筑设计,理解建筑学的意义与力量。但相对于经典建筑学评判标准,适合“大众传播”是一个大相径庭的新维度,这从广为人知的建筑名胜与教科书案例之间交集甚少即可说明。因而需注意“娱乐化”导向或会对建筑学的基本价值标准产生冲击。客观地说,迎合“大众传播”不应是大多数建筑创作的主要考量。
【新浪地产设计频道】请您给青年的建筑师一些忠告。
【韩孟臻】对于有志于从事建筑设计行业的年轻人而言,重要的是坚持自己的理想,只有建筑师的热忱和执着,才可能做出真正有感染力的设计。
在采访中,我们看到了韩孟臻对于建筑学的热爱,这种热爱不仅展现在谈论建筑项目时的滔滔不绝,也体现在对于教育的热情与专注。希望他能够把对待建筑的执着、严谨,以及从关肇邺先生处继承的建筑思想传承下去,设计出更好的建筑,培养出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