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大创新 2017城镇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行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小城镇大创新 2017城镇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提要:12月14日,以“小城镇、大创新”为主题的“2017城镇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12月14日,以“小城镇、大创新”为主题的“2017城镇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新华网进行现场直播。

  以下是论坛实录:

  新华网:当前我国正处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力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已是大势所趋。

  在此大背景下,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组织今天这样一个交流平台,邀请大家相聚北京,一道解析城镇化发展大趋势,分享国内外创新经验,针对当前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寻求破解之道。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董事、副总裁曹文忠致辞。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董事、副总裁曹文忠

  曹文忠: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需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等。关键是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切实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我们理解,就是要让到城镇去的人们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在宜居方面,要准确把握住房的居住属性,以满足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让人们住有所居。同时,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城镇,让老百姓在宜居的环境中享受生活,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效益。

  在宜业方面,若使人们在城市落得住,关键是要根据城市资源禀赋,培育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着力提高服务业比重,增强城镇创新能力,营造良好就业环境。要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强化产业协作协同,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加强创新合作机制建设,构建开放高效的创新资源共享网络,以协同创新牵引城镇协同发展。

  此外,在那些有山水风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小城镇当中,还蕴藏着旅游发展的巨大潜力,让来到小城镇的人们更加宜游。一方面,需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镇里的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另一方面,需要发挥和传承文化力量,把山水风光、地形地貌、风俗风味、古村古居、人文历史等打造成为旅游题材,实现休闲旅游、体验旅游、教学旅游、健康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功能。

  也正是基于上述对城镇化创新发展的思考,我们在下午的论坛环节中,分别设立了“产城融合”“租购并举”“特色小镇”三个高峰圆桌对话,为各位嘉宾充分交流观点、开展头脑风暴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作为新华社的直属机构,中国经济信息社以“发展经济信息,服务国家战略”作为根本使命。目前,中国经济信息社形成了新华财经、新华丝路、新华信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等国家级信息平台,在指数研究、行业信息等方面也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信息产品与服务,已经构建起相对完整的经济信息产品体系。

  中国经济信息社也是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经济研究中心建设主体,是重要的经济智库平台。立足经济工作大局,深入开展调研分析,及时提出对策建议,在实践中形成了“反应快、调研深、分析专”相结合的方法体系,诸多研究成果对决策部门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持。城镇化是我们经济智库长期持续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我们也希望在城镇化进程中起到推动者、践行者的作用。

  促进城镇创新发展,需要汇聚各种类资源,凝聚各领域精英,集聚各方面智慧,共同打造能够形成广泛合作的交流平台。在这样的平台上,我们将与各级政府部门、有关机构和大型企业一道,推动运用创新的方法学,凝聚共识、集思广益,共同创建促进城镇创新发展的“思想库”,努力为推动行业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

  新华网: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李勇致辞。

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李勇

  李勇:建设一批特色小镇,有利于推动各地积极谋划项目,扩大有效投资,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有利于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实现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有利于推动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加快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年来,各地区积极稳妥推进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取得一些进展,积累了一些经验,涌现出一批产业特色明显、要素集聚、宜居宜业、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但在推进过程中,也出现概念不清、定位不准、盲目发展、市场化程度不足等问题,特别是产业定位不清晰、不明确,产业不集聚,路径不明确,困扰着特色小镇健康、快速、持续地发展。本次高峰论坛,我们邀请到两位法国特色小镇协会负责人,将会介绍法国在城镇规划、建设、运营以及产业导入方面的经验,为大家在创建特色小镇的过程中提供一些新思路、新建议。

  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作为商务部直属的双向投资促进机构,长期以来专注于重点产业的发展与投资合作,并针对资源能源、智能制造、医药化工、电子信息以及现代服务业成立了14个产业投资促进工作委员会,汇集了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跨国公司与行业龙头,为地方政府、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提供专业化的投资促进咨询服务。同时,结合我局海外优势,我们也在积极搭建跨境投资合作服务平台,推动海内外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的对接与交流合作。当前,我局与51个国家(地区)的投资促进机构签署了88个双向投资促进合作谅解备忘录,并在德国、匈牙利、韩国设立了办事处,工作网络遍及五大洲。今后,我局将继续完善与国际组织、国外投资促进机构、国内各地政府、各级投资促进机构的工作联系与合作机制,形成项目信息从发现、转接到落地更为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全程服务机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新华网: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原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致辞并作主旨演讲,他演讲的主题是《我国小城镇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原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

  刘志峰:结合本次论坛“小城镇、大创新”的主题,我主要谈两方面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小城镇建设既要抓住时机,也要应对挑战

  在新的城镇格局下,小城镇建设要面对时代要求,抓住有利时机。

  首先,建好小城镇,有利于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小城镇既有向上连接城市、向下辐射乡村的功能,又有促进区域经济和提高社会文明水平的作用。

  其次,建好小城镇,有利于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实现经济均衡发展。大城市在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高度集中,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城市周边的小城镇可承接大城市疏解的部分功能和转移产业,形成快速集聚要素资源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高资源空间配置效率,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第三,建好小城镇,有利于提高城镇化水平和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当前,城市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当互联互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后,城市群中卫星城人口和经济增长会快于中心城。我国大规模基础设施特别是高速和城际铁路网、通信网的建设,为部分小城镇加快成为卫星城创造了条件,并且在大城市带动辐射下,通过发展健康住宅、百年住宅、绿色住区,建设满足群众美好生活的宜居城镇。

  以上“三个有利于”,是小城镇发展的时代需要,也是我们共同可期的新机遇、可拓的新空间。

  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小城镇建设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我把问题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是概念不清。盲目把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体育基地、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及行政建制镇,都往所谓的“特色小镇”的筐里装,在形态、分类、叫法上出现了混乱,特别一些房地产企业,利用特色小镇概念拿地、圈地建设一些与之无关的房地产项目。

  二是内涵不精。有些地方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到浙江学习一趟回来,就复制出云栖小镇;到贵州学习一趟回来,就复制出山地小镇,如模仿横店影视小镇的特色小镇已多达十几个。有些地方生搬硬套,如建设油菜花小镇、碳酸钙小镇、地方戏小镇等。实际上,有些是季节性的农业,有些是落后淘汰的产业,与少而特、少而精、少而专的产业相差甚远。这些内容重复、形态雷同、同质化严重新上马的项目,不仅难以形成有效供给,很可能就是明天的下马项目和库存。

  三是边界不明。有些地方政府或大包大揽,举债建设,或分解指标、层层加压,给特色小镇制定招商引资的指标;有些项目参与建设的主体过多,甚至把已经被淘汰出局的僵尸企业、空壳公司又打包成特色小镇进行运营;有些项目不考虑财力、资金筹措和还款来源,仓促上马后无后续资金,形成了一定的债务风险;有些地方只管前期申报、不管后期发展,等项目戴上特色小镇的帽子后就当甩手掌柜,一旦企业拿到了特色小镇的称号,就有可能降低建设标准和质量。

  四是急于求成。目前住建部公布的列入特色小城镇名单是403个,国家规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而各地出台的特色小镇规划汇总起来达2468个。这么大的规模和建设量,我们把它放在哪里?能不能建成“产业特色鲜明、服务便捷高效、文化浓郁深厚、环境美丽宜人、体制机制灵活”的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很有可能经不起时间检验。

  二、小城镇建设既要探索创新,也要规范有序发展

  围绕创新,我建议重点放在五个方面:

  一是体制机制创新。在创建机制上,要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服务的原则,政府负责小镇的规划定位、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企业负责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分工要明确、边界要清晰。在产业政策上,要以供给满足需求为导向,细分领域、错位发展,鼓励财政资金联合社会资本共同开发。

  二是规划理念创新。要以新的城镇格局理念规划小城镇,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

  三是资源融合创新。要整合互联网、大数据、旅游观光、养老养生、大健康等资源,大力发展创意产业、都市观光农业、休闲度假旅游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等,形成大城市没有的原创产业、特色产业,满足旅游度假人群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要发挥高校、研究机构、企业在“产学研用一体化”方面的作用,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融合发展,建立有资源对接、产业支撑、合作创新的小城镇发展体系。

  四是模式手段创新。要鼓励大型品牌房地产企业以新的发展理念,对标一流,精准、有序、有效投资建设小城镇。房地产企业要把新的发展理念、投资手段,摆进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要以“工匠精神”打磨小镇,向市场提供高端供给和生态健康产品。

  五是考核评估创新。当前发展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已经涉及到几百个产业,产业包罗万象、气质各自不同,要建立专业评估队伍和第三方机制,分类分专业开展评估。重点要根据特色小镇的内涵特征考核。考核内容应包括:一是高端资源、高端技术、高端人才的集聚状况;二是特色产业的投资占比和产出;三是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的效果;四是旅游观光人数和品牌影响力如何,形成有奖、有罚、有退的机制。

  新华网: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智慧城市发展联盟理事长李铁作主旨演讲,他演讲的主题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小镇》。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智慧城市发展联盟理事长李铁

  李铁:在研究特色小镇的时候,我们既要防止过热倾向,又要对特色小镇目前的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和规范。发展小城镇要因地制宜,尊重规律。

  新华网:法国国家参议院议员、法国特色小城镇协会主席弗朗索瓦丝·伽黛作主旨发言,她演讲的主题是《欧洲特色小镇发展创新及经验借鉴》。

法国国家参议院议员、法国特色小城镇协会主席弗朗索瓦丝·伽黛

  弗朗索瓦丝·伽黛:法国特色小镇协会主要专注于开发促进法国特色小镇从认证到建设到运营的相关工作。

  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法国特色小镇协会的一些关键数据:我们目前已经有143个会员单位,每年有六百万游客到我们这些特色小镇里去,在这些特色小镇上,我们每年会举办大概1千次聚会。

  我们的每个特色小镇都各具特色,特色小镇的打造主要是依据小镇的历史,打造它的未来。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考虑:

  第一,打造生态空间、生态系统来吸引更多的人愿意来居住。充分保护当地原貌的基础上,让小镇更现代化,更宜居。

  第二,从经济角度吸引更多的包括商人、手工艺者来城镇发展。

  第三,增加这个城镇更多的旅游特色,通过在当地举办一些节庆日活动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当地进行参观考察。

  法国特色小镇协会受上级指导部门法国文化部委托,我们正式推出《总宪章》,相当于特色小镇认证标准,这是从保护当地文物遗产、振兴当地经济这个角度出发制定的一系列标准。

  小镇在被授予特色小镇称号后,它们可以申请法国政府、大区省政府的资金,得到包括从建筑、设计、技术方面的支持,来进行特色小镇的振兴发展。

  新华网:重庆市铜梁区副区长杨贤忠作主旨演讲,他演讲的主题是《重庆铜梁推进城镇创新发展的探索和思考》。

重庆市铜梁区副区长杨贤忠

  杨贤忠:我跟大家简要介绍一下重庆铜梁区城镇创新发展的整体情况,重点以铜梁安居镇为例,谈谈我们对于城镇创新发展的探索和思考。

  近年来,铜梁区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在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条件上下功夫,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上下功夫,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上下功夫,着力完善“交通网”“水利网”“环保网”“信息网”,推动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一二三次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产城景深度融合,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深度融合,在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以及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建设上成绩斐然。

  从铜梁区城镇发展的实践经验来看,小城镇既是分担城市压力、承接城市功能的“蓄水池”,也是农业人口市民化、带动乡村振兴的“助推器”。而特色小镇则是“蓄水池”的调节阀、“助推器”的发动机,培育特色小镇既是着眼供给侧培育小镇经济的生动实践,也是助推区域经济繁荣兴旺的重要抓手,更是走出城镇化新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

  今年八月,我区安居镇入选第二批国家级特色小镇。这既是对我们城镇创新发展实践的肯定,也为我们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结安居镇发展的实践经验,可以用“四大融合”来概括。一是文态与生态相融合。安居在规划中,充分考虑古城保护开发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二是文化与旅游相融合。安居将文化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用旅游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三是保护与开发相融合。保护也是开发,开发就是保护。在安居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全面保护、文脉延续、科学规划”的原则,在核心区,坚持修旧如旧,保持原有的宫庙、街巷格局,严格按照传统规制对文物古迹进行修复,不搞大拆大建,保留原住居民,使古城成为可以永续利用的文物资源;四是效益与为民相融合。安居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既考虑效益更考虑民生改善,城乡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下一步,铜梁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将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打造山水城市,培育特色小镇,建设美丽乡村,让城乡建设展现自然美、彰显人文美,让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新华网: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莹辉作主旨演讲,他演讲的主题是《产城融合理念下的政企合作机制探讨》。

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莹辉

  郭莹辉:我们未来的城镇发展是产城人的结合,更是生态的、智慧的、人文的、产业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去造出更好的城和镇?我有三个观点和大家分享: 第一,城镇建设必须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第二,政府调动现有开发商的积极性,让其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第三,政府和开发商如何探讨新的合作机制,使我们造城的质量更加符合人民的需求。

  作为城市运营商,我认为必须有五大能力:第一,城市设计能力;第二,投融资能力;第三,全业态招商能力;第四,协同管理能力;第五,城镇的运营能力。这五大能力集成起来,从智力服务、金融服务、招商服务、管理服务和运营服务集成一个全能力,才能成为城市运营商。

  在具备这五大能力的基础上,政府和企业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去思考、协商、协作、处理问题,各司其职,才能使城市建得更美好。这其中包括产业生态体系、城市规划体系、法律关系、金融体系、招商体系、建设控制体系、运营与服务、指标设计和考核等。

  新华网:新华社经济分析师万利作关于《2017城镇创新发展报告》和“十大城镇创新发展案例”的报告发布。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万利

  万利:在新的历史时期,城镇建设将承担新的历史使命,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在即将过去的2017年里,作为国家高端智库,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一道完成了《2017城镇创新发展报告》。下面我就报告的主要成果跟各位做一些简要的交流。

  从实际调研来看,小城镇已经成为了城镇化和经济增长的内在要求,已经成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从发展趋势来看,特色化可以说是城镇创新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政策红利之下也在寻求自身的转型,布局特色小镇,一些开发企业已经主动选择和产业主体的合作,借此嫁接不同的资源,转型做运营商。

  整体来看,小城镇客观上已经进入了建设发展的快速发展阶段。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我国的小城镇发展还是明显滞后的,发展并不十分协调。

  为此,我们提出了六方面的政策建议:第一,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指导和支持。第二,因地制宜,不搞全面化、全能化、一刀切,以及不搞区域平衡。第三,加快制定规划编制和指导导引。第四,严控宅地比重,防范特色小镇房地产化。第五,加快完善法规,尽快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第六,利用第三方监测评价,引导促进小城镇转型升级。

  下面发布十大城镇创新发展案例,具体为:

  一、浙江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二、重庆安居镇政企合作开启小镇经济培育新篇章

  三、蚂蚁短租探路民宿标准化改造

  四、深圳市场化运作城市更新

  五、贵州示范带动小城镇建设

  六、济南创新海绵城市PPP模式

  七、厦门多规合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八、云南产业引领政企联动培育特色小镇

  九、太原晋源城中村改造推进社区和谐

  十、广西刘三姐镇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新华网:中国建筑设计院城镇规划院副院长冯新刚对“十大城镇创新发展案例”作点评。

中国建筑设计院城镇规划院副院长冯新刚

  冯新刚:一、浙江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继“特色小镇”之后,于2016年推出的又一项创新举措。这项行动从上到下,从政策机制到技术,从总体目标到分项工作,随着有周密计划和详细指导的“三年行动计划”的展开,取得明显成效。开展这项工作既能改善小城镇的人居环境,凸显小城镇特色,也能对小城镇的存量建设进行深入梳理,对空间资源进行优化更新,从而助推小城镇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小城镇吸引力。浙江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内容及其方式方法,根植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和现阶段乡镇迫切的转型升级需求等背景,契合人民生活和地方发展需求,其他地区在借鉴推广这种模式时,应注意因地制宜,不可盲目照抄。

  二、重庆安居镇政企合作开启小镇经济培育新篇章

  重庆安居镇是依托安居古城的文化价值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建设基础的国家级特色小镇,其建设经营模式采用了文旅发展型小城镇常用的,大企业主导的发展模式。采用政企合作方式,针对核心文化和生态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依托企业的项目策划与市场运作能力,打造“旅游+”产业链,将文化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实现了旅游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增强了古城的活力与吸引力,促进了当地居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建议进一步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提升社会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并对安居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创新利用,形成更多元的文旅发展方向。

  三、蚂蚁短租探路民宿标准化改造

  平遥古城联手蚂蚁短租探索全域民宿统一智能管理模式。民宿业是旅游服务细分之后的产物,以家庭经营、生活体验式为特征,因平民化、平价化、亲民化而广受游客之喜好,初期经营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消费者权益毫无保障,在资本介入后,民宿走上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但作为民宿最基础的情怀和特色在减退淡化,而当地人自办的民宿又多遇到缺乏经营人才的问题,部分民宿亏损无以为继。平遥联合蚂蚁短租,以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形式,保留平遥民宿家庭经营的基础属性,在共享经济、互联网技术等加持下,对平遥古城内的民宿进行统一业务管理和服务升级,解决了民宿最基本的运营难问题,引导民宿逐步走上标准化、规范化、多样化的道路。

  四、深圳市场化运作城市更新

  深圳城市更新进行市场化运作,实际上是优化政府服务,向服务职能型政府转变的重要举措,开发商在强区放权过程及未来的执行过程中,承担了重要角色。为落实公共利益,解决城市配套短板的问题,政府增加了保障房、公建、产业用房比例,对开发商的资金实力、专业技术、品牌运营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以住宅开发为主的开发商需要转型为多元复合化的运营商。增加开发强度已经成为开发方向的首选,从长远角度看有利于城市自发有机更新。

  五、贵州示范带动小城镇建设

  贵州省2012年来以“以点带面、典型示范”的方法,以“改革、文化、生态”为核心,大力推动小城镇建设,在挖掘特色资源,提高小城镇知名度和吸引力,改善小城镇人居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步形成了一批有民族特色、产业特色的示范小城镇。小城镇建设成为了贵州省扶贫攻坚、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等工作的有效切入点。

  六、济南创新海绵城市PPP模式

  济南市根据海绵城市项目自身特点,对通用的PPP模式进行了创新调整。在资金运营和利益分配上,一方面“开源”,在收益项目上增加了广告和地下空间特许经营权等,以运营性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另一方面“节流”,按流域划分项目招标,进行整流域操作,可以有效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将建设、治理、维护等环节统一起来,提高效率,节约社会资源。对开发商来讲,合理的运营年限和每年的固定运营收入是吸引点,能够一定程度上保障资本低风险增值。

  七、厦门多规合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厦门市创新实践了“完成规划一张蓝图、构筑管理一个平台、推行审批一张表格、完善配套运行机制”的多规合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厦门市的“多规合一”具有突出空间规划的引领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建成部门业务协同平台,实现行政审批制度优化,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八、云南产业引领政企联动培育特色小镇

  云南省特色小镇培育注重差异化发展,要求立足自身特质明确产业方向,合理选择差异化特色发展路径,或依托传统产业,进行产业拓展和升级,打造在全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和品牌,如花卉等农业、特色手工业;或依托资源优势,利用独特的文化、民族、生态等资源的不可替代和不可移动性,发展文旅产业;或新辟产业领域,瞄准产业发展新前沿,顺应消费升级新变化,紧跟科技进步新趋势,培育细分产业,如高原运动产业,初步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特色小镇发展态势。同时,云南省注重并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以市场化为主的运营模式吸引和撬动民间资本参与特色小镇建设,要求每个特色小镇必须引入战略投资者,要有与投资规模相匹配的、有实力的投资建设主体。这种政企联动的做法,使云南特色小镇建设得到市场资源的大力支持,产业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九、太原晋源城中村改造推进社区和谐

  晋源区主要围绕晋阳湖公园、明太原县城保护复兴工程等重点项目,推进周边和新城片区的城中村改造及村改居工作。晋源区的城中村改造工作强调社会和谐,特别注重加大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工程投入,保护老人和小孩等权益,以及多渠道化解利益纠纷和邻里矛盾等人文关怀,提升百姓城镇化中的幸福感。

  十、广西刘三姐镇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广西刘三姐镇以刘三姐为品牌,山水环境为优势,文化旅游业基础较好。但该镇产业发展并未局限于旅游业,而是积极探索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形成了以蚕桑综合开发利用为主导产业,综合发展农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特色产业体系,既充分利用了当地资源特色,又大大增强了小城镇发展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性。利用桑蚕产业较好的上下游产业链延展性,刘三姐镇已初步形成了从种养殖到衍生品加工,以及科研管理的全产业链,后期应进一步探索创新桑蚕产业与农业、旅游业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加强对乡村的带动作用,扩展旅游业的内涵与外延,使三产融合更加紧密自然。此外,还应注意产业发展对生态的影响,加强沿江等敏感地区的生态保护与景观建设,不断提升小城镇环境品质。

  新华网:论坛主办单位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论坛战略合作伙伴签约仪式。随着签约仪式的结束,上午的论坛暂告一段落。下午一点,本次论坛的三场高峰对话将准时开始。

论坛主办单位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论坛战略合作伙伴签约仪式

  新华网:本次论坛的下午部分正式开始。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槑进行《2017产城融合发展报告》的发布。

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槑

  王槑:为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建立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为产城融合发展实践提供理论指导,2017年,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与北科建集团共同开展了《基于产城融合的城镇运营模式与机制》课题研究。

  报告分为四个部分:一是产城融合发展的意义;二是产城融合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三是产城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四是对策建议。

  对于产城融合的重大意义报告指出:产城融合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必然要求,是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也是房地产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产城融合对于解决城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产城融合发展的政策,报告提出五条建议:

  一是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产城融合要坚持走差异化的发展之路。不同类型的区域发展平台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资源禀赋各异,产城融合的路径也必不相同。因此,各地要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制定产城融合的阶段性目标。对于处于建设起步阶段的区域,要把握好产与城的布局节奏,注重产业与城市同步发展;对于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区域,完善城市功能、调整产业结构要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对于城市功能比较成熟但产业发展滞后的区域,要加快发展产业,增强生产功能,避免“有城无产”。

  二是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处理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园区发展需要重视产业与配套的均衡配置,把握好产业和配套服务的布局节奏,“以人为本”做好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更多考虑生活居住需求,满足不同阶段人的需求。同时,要特别重视基础设施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通过基础设施完善来引导园区和城市发展。

  三是完善法律制度保障体系,理顺政企合作模式与机制。要加快推动PPP立法,要进一步明确政府和社会资本的职能边界,充分发挥运营商在PPP中的作用,实现投资、施工、运营的专业化分工和项目的可持续运营。

  四是加快健全财政、土地、税收等配套政策支持。在财政及税收政策方面,要进一步推动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落地。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要素的导入、企业的孵化培育等“软服务”能力,建立人才、技术、市场、政务等公共服务平台,为成长型和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专业便捷的公共服务。在土地利用方式上,要提倡租让结合、先租后让的管理方式,以适应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的需要。在PPP配套政策方面,要加快完善与PPP模式发展相适应的税收等配套政策。

  五是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产城融合涉及产、城、人、生态、智慧等要素资源,是一个协同体系。为引导城镇可持续发展,建立产城融合的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加强科学评估显得尤为重要。要更加注重社会生态指标的作用,引导城镇走以人为本、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对于产城融合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报告指出:国家级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不同类型的产城融合区域发展平台,已经成为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社会资本参与产城融合积极性不断提高,城市更新正在成为城镇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抓手,产城融合发展呈现新空间、新形态和新机制,需要在更开放的经济空间和城镇体系范围内提升认识。

  对于产城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报告指出:一是部分地方存在“贪大图快、重规模轻质量”的倾向;二是产业发展规划趋同,布局上盲目跟风,产业链集聚效应无法发挥;三是园区管理存在“两张皮”、权责不清的现象,资源衔接不畅;四是园区土地政策滞后,制约区域开发和可持续运营;五是政企合作模式尚未理顺。

  新华网:新华社经济分析师李倩倩发布“十大产城融合经典案例”。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李倩倩

  李倩倩:首先给大家简要介绍下十大产城融合经典案例的评选标准和评审过程。我们对于案例的入选标准主要有五个方面的考量:功能配套完善;产业集聚效应明显;运营模式可持续;产城人互动协同;体制机制先行先试。

  在评选流程上,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商务部投资促进局、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联合发起了向社会广泛征集案例的活动,并充分调研,征求专家意见,对入选案例进行投票评定,在此基础上产生十大产城融合经典案例。

  下面公布十大经典案例名称和创新点:

  碧桂园潼湖科技小镇: 

  2016年8月,碧桂园发布产城融合战略,明确表示将以“产业+地产+金融+应用场景”模式打造产城融合项目。

  碧桂园潼湖科技小镇是碧桂园产城融合项目的重要代表。小镇位于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总规划范围约8平方公里,将以思科数据中心为依托,打造世界级的物联网和智能控制产业基地。

  潼湖科技小镇产城融合创新亮点:高标准定位,高品质规划,搭建智慧生态平台;合理规划布局,严控住宅用地规模;注重产业运营,探索多元化可持续盈利模式。

  北科建长春北湖科技园:

  北科建集团是国内最早从事科技园区开发运营的企业。在开发运营的具体实践中,北科建集团逐步形成并完善“科技地产事业理论”,形成了从产业园区到产业新城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体系。

  长春北湖科技园是北科建集团第二代科技地产的典型代表。园区以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打造集基础研发、科技孵化、创新加速和总部办公为一体的高端科技创新集群基地。

  产城融合创新亮点:遵循发展规律,以科技地产理论指导实践运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构建产业生态圈;构建政企联动机制,保障园区可持续发展。

  海航地产大英山CBD:

  海航地产依托海航集团,以产业为先导,建立产业资源整合平台,实现“产业+金融+创新”三位一体运行。开发模式涵盖产业园区、特色小镇、CBD综合社区开发三种类型。

  大英山CBD位于海口新城市中心区,在海航地产近十年深耕下,从曾经废弃的旧机场“华丽变身”为国际旅游岛核心商务区。

  产城融合创新亮点:以人为本合理规划,打造便利生活圈;完善配套升级功能,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宜居融合;秉承“工匠精神”,以质量和品质促可持续发展。

  启迪协信重庆总部城:

  重庆总部城以发展总部经济为核心先导,重点吸纳创新金融、电子商务、建筑设计等产业方向的企业,打造总部经济商务生态圈。目前已初步形成以金融服务、健康医疗、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四大核心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助推区域产业升级。

  产城融合创新亮点:政企合作为入驻企业打造全程贴身综合服务平台体系;总部经济搭建企业发展快速通道。

  青岛中德生态园

  产城融合创新亮点:打造田园环境,实现生态之美;推进绿色发展,缔造生产之美;营造美好生活,共享生活之美。

  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目前已成长为以高新技术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科研教育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产城融合创新亮点:践行“规划先行”理念,合理把握开发时序,平衡好园区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明晰政企责任边界,创新产业链、产业集群等招商方式,推动产业发展。

  招商蛇口“前港—中区—后城”区域开发实践:

  招商蛇口“前港—中区—后城”的园区开发运营模式,是以港口先行,产业园区跟进,配套城市功能开发,从而实现成片区域的整体联动发展。

  产城融合创新亮点:实行政企分开,大大提高运营效率;坚持规划引领,注重产城融合,实现城市空间和功能互补;创新机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张江高科技园区:

  张江高科技园区在良好的规划引导下逐步实现了从“高科技工业园”到“高科技园”再到“科学城”的功能和角色转变。

  产城融合创新亮点:建立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相结合的管理机制;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政策扶持;打造科技创新金字招牌,发挥人才、资金和技术集聚效应;注重园区、产业、人互动协同发展。

  固安工业园区新型城镇化项目:

  产城融合创新亮点:采用区域整体开发模式,实现公益性与经营性项目的统筹平衡;利用专业团队建设运营园区,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山东省威海市产城融合示范区:

  产城融合创新亮点: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措施保障;创新规划理念,打造宜居宜业之城,提升区域竞争力。

  新华网:第一场高峰对话正式开始。对话议题:推动产城融合,助力城市升级。

第一场高峰对话

  新华网:第二场高峰对话正式开始。本场对话的主题为“推行租购并举,力促住有所居”。

第二场高峰对话

  新华网:第三场高峰对话正式开始。本场对话的主题为“发展特色小镇,引领城镇创新发展”。

第三场高峰对话

  新华网:2017城镇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到此结束。

关键词:

城镇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城镇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