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耗能大户转身 70家房企建立采购黑白名单

提要:作为全球碳排放量第一大国,中国每年20%左右的全球碳排放占比已超过了美国,这当中有40%以上的碳排放量来自国内房地产行业。

  作为全球碳排放量第一大国,中国每年20%左右的全球碳排放占比已超过了美国,这当中有40%以上的碳排放量来自国内房地产行业。

  “这意味着,国内房地产为全球碳排放‘贡献’了8%,击败了全球97%的国家,” 中城联盟副主席、朗诗绿色地产董事局主席田明甚是感慨,他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情严肃,“这不是一件值得恭喜的事情”。

  在另一组参照系中,每年,房地产及建筑在建造、使用和与之相关的工业、交通过程中消耗了社会总能源的46.7%,数字惊人。

  经济龙头与能耗大户,房地产行业正寻求这二重身份之间的正向匹配。这次,他们正集体组成绿色采购联盟,向制污企业说“不”。今年底明年初,房地产绿色采购联盟还将推出供应链黑白名单。

  “我们预计明年上半年推出绿色采购的黑名单,凡是被列入黑名单的,我们将要求企业不采购,直到他们作出改变。”田明称,绿色供应链是一项长效工作,他们正努力不断延展绿色供应链范围,争取更多房企加盟绿色供应链行动中。

  事实上,近些年来,不少房企早已寻求差异化发展道路,探索绿色地产的发展路径已逐渐从小众成为主流。我国目前有500亿平方米既有建筑,每年新增20亿平方米新建筑,都将是绿色建筑的广阔空间。

  按照住建部数据,预计2020年前,我国用于节能建筑项目的投资将至少达到1.5万亿元。房企老兵新贵正在争食的这1.5万亿绿色蛋糕,在政策体系、评价标准、技术水平、市场认识等多维痛苦之下,又将如何顺利吞食?

  耗能大户的黑白名单

  从粗放式的黄金时代到精细化的白银时代,中国房地产行业亟待改变高能耗、高污染的现状。一场行业自发推动的“绿”行动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着眼点在绿色采购。

  “房地产行业是资源整合者,跨度大而广,借采购杠杠推动上游供应商的绿色生产,”在前不久“从巴黎到摩洛哥”—2016联合国气候大会中国企业行前新闻发布会上,田明拿着一本《中国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采购标准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向外界宣布,他们想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减少碳排放计划。

  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阿拉善、中城联盟、全联房地产商会、万科、朗诗共同发起了中国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这次行动推选了五人行动委员会,田明是委员之一。

  中城联盟轮值主席、 世联行 董事长陈劲松是主任委员,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田晓华、全联房地产商会创会会长聂梅生、万科总裁郁亮同是委员成员。

  “首批加入绿色供应链行动的,有48家房企,2015年度销售总额是8000亿元,占国内商品房销售的大约10%,力量已是相当可观,”田明称,“前段时间,我们又从全联房地产商会的房企成员中吸纳了20余家主流开发商,一共扩容到70家房企。”

  这70家房企去年总销售额达到1.5万亿元,占全国房地产销售总额的17%。按照房企销售额30%-40%比重用于上游采购的惯例,他们足以影响到5000亿元左右的采购市场。

  “历时半年的筹备工作,在考虑房地产行业发展阶段,结合政府、环保机构与独立第三方的资料数据之后,我们决定分批次设立房地产绿色供应链清单,探索建立可实践的房地产绿色标准,”田明表示,“根据先易后难原则,首先推出第一批绿色采购清单,包括五个品类,即钢材、水泥、木材、铝合金、室内装饰人造板。以后,房地产供应链所涉及的130种产品,将分批进入绿色采购范围。”

  接下来,中国房地产绿色供应链首批黑、白名单将相继出炉。

  “纳入白名单的企业,将成为所有参加绿色采购联盟企业共同选择的标准,”田明透露,“白名单是滚动的,并非进榜以后就不动了,如果达不到指标还会被剔除。”

  而所谓的“黑名单”,即限制采购。按照田明的解读,所有联盟成员都不得采购黑名单企业生产的产品,“要断了他们的生计”。他希望借助主流房企的影响力,对上游行业形成约束力和影响力。

  “绿色发展必须是全产业链,全过程的,”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巡视员吕桂新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除了生产绿色,还必须做到产品绿色、使用绿色、消费绿色和回收绿色。

  吕桂新介绍说,“十三五”建材规划确立了一项重点工程,即开展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工程,目标是到2020年新建建筑当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40%。

  绿色产业链的成长烦恼

  绿色地产的上升通道在近年已缓缓开启,越来越多的房企在当中看到了机会。按照住建部此前透露数据,预计2020年前,我国用于绿色节能建筑项目的投资将至少达到1.5万亿元。

  探索绿色地产的发展路径,已逐渐从小众成为主流。最早发力绿色地产的先行企业正逐步形成绿色核心技术优势,如万科探索住宅产业化、降低能耗、生物循环技术等技术研发应用,形成万科绿色战略的“三部曲”,即全装修、住宅工业化、绿色建筑;金茂、招商利用成熟技术进行综合应用,探索生态城市的建设运营;当代、朗诗等企业在消费层面上,进行降低能耗、净化空气、提高舒适度等方面的应用。

  在可以被快速复制并效仿的营销手段前,绿色建筑核心技术的掌握并非易事,而这成为房企间差距拉开的关键。最新入会者 葛洲坝 ,正从蛰伏多年低调的“学习者”向绿色科技地产的领军者努力。

  “消费升级正在倒逼房地产品质时代回归,”中国葛洲坝地产董事长何金钢对时代周报记者说,他们正把“5G科技”视为葛洲坝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契机和路径。

  所谓“5G科技”,是一个专业的技术系统统称,具体包括110余项技术,分为绿色健康、德系精工、工业集成、智慧互联、服务增值5大维度,其中第一指标就是绿色健康。今年年底,葛洲坝首个“5G科技”产品将在上海问世。

  但不可否认,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绿色地产起步较晚。尽管近几年,其呈几何级增长,但与全国500亿平方米的建筑总量相比,仅相当于1/150,比重很小。

  从政策体系、评价标准、技术水平、市场认识等多维角度,国内绿色地产行业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发展痛点。

  “当前,我国绿色房地产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许多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罗勇曾指出,“目前绿色产业链有待完善、发展不平衡、新开发项目的绿色比重不高、既有房产绿色改造挑战大、绿色质量难控制、推进政策不够优化。”

  城市绿色房地产发展历史欠账已不可回避。按照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在前不久“2016浙商·财经国际论坛”上透露的说法—中国一些城市未老先衰,城市病众多。去年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修补概念,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400多亿元旧建筑改造,初步匡算能够产生大约15万亿元的新投资需求。

  与此同时,城市新建建筑的绿色比重仍待提高。田明补充道:“现在,国内新建建筑中仍有8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

  “早在2014年, 中国建筑 物的资产价值是39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到2030年,这个数值将达到69万亿美元,是美国和日本、德国、印度的总和。” 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海山对时代周报记者介绍,“但是,目前国内绿色认证的建筑数量不足2%。”

  风口之下的认知困境

  风口到来前,仍有一些困境亟待解决,其中教育与培训市场的成本并不低。

  田明曾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绿色地产发展最大的难点在于建造成本较高,且市场认可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二线城市的市场接受度已经相当高,但在三、四线城市的推广的确有点难。这主要体现在,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绿色地产楼盘会比别人贵一点,”田明说,在这些城市,还处于对绿色地产了解的阶段。

  以建筑工业化起家的中民筑友副总裁杨宏伟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了一组数据:目前,由于长期依托于人口红利,国内房地产业在建筑施工等环节受廉价劳动力和低价竞争等因素影响颇深,国内建筑工业化程度仅为3%-5%,与瑞典、日本等发达国家相差15倍左右。

  而在目前尚未能大规模生产的状态下,采取住宅产业化模式搭建的项目成本要高于传统模式的项目。《京华时报》曾有报道,以万科为例,在万科做住宅产业化试点项目时,因为消费者的不理解和担忧,北京某项目的试点房源不得不以低于其他房源的价格销售。

  不仅仅是购房者,不少地方政府对于绿色地产的认知,也经历了从不理解到过度期望的过程。

  有开发商谈起了他们遇到的谈判细节,“整体来说,地方政府还是配合的,但是因为对这方面认识不够,所以一开始担心引入我们的项目会带来招商成本的上升,等后来明白了,又过度期望,把一些指标定得很高,我们又不得不努力让他们明白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罗勇曾呼吁,城市政府要加大对绿色房地产发展的直接财政投入,积极发展公共性的绿色房地产基础设施,努力解决跨地区的绿色房地产协调发展问题,不回避城市绿色房地产发展历史欠账问题,最大限度地拉动绿色房地产的发展。此外,政府需尽快制订《绿色房地产促进法》,以绿色的战略思想指导城市房地产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克而瑞研究院分析师朱一鸣表示,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绿色建筑的实施意见,并且成立了碳排放交易所鼓励企业节能减排,但实质性的优惠政策不多。要真正推广绿色地产,国家出台土地与税费优惠的配套政策已经刻不容缓。

新浪地产
关键词: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