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他的产业化征途

提要:沈阳有个建筑产业化“先行者”。5月17日,在辽宁沈阳东北总部基地,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见到了这位身高一米七左右、操一口北方口音的南方人。

   来源:中国房地产

  沈阳有个建筑产业化“先行者”。5月17日,在辽宁沈阳东北总部基地,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见到了这位身高一米七左右、操一口北方口音的南方人。

  这位刚进入不惑之年的中年男子就是沈阳卫德建筑产业现代化科技集团(以下简称“卫德”)董事长郑勇,不过他更愿意以卫德建筑产业化研究院院长的身份与外界打交道。

  3年前,他创立了专注建筑产业化技术服务的卫德。时至今日,他已然成为了全国建筑产业化“模范生”的沈阳与外界相连接的纽带,平均每天有两拨来自五湖四海的建筑界兄弟单位和业内人士前来“取经”。

  “机缘巧合”入行

  光头,圆脸,块头结实,北方口音浓重的郑勇,难以让人联想到他来自湖南岳阳。从南到北,结缘沈阳皆因建筑产业化。

  说起为何进入建筑产业化领域时,他笑言,一切都是被动的。

  时光回到大学时代,他正在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前身)求学,所学专业是建筑材料。这一专业当时是为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大板建筑浪潮而设,但未曾料到的是,90年代末大板建筑就没落了。

  大学毕业后的郑勇面临找不到工作的尬尴,后来辗转跨进了混凝土预制构件行业。

  “好在我当时进入了北京城建集团构件厂,这是当时全国为数不多的几家构件厂之一,此外还有北京榆构有限公司、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预制构件厂等,起点算是比较高的。”他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自此,他北上直驱首都,一直从事预制构件的研发、生产、施工等相关管理工作。这些年来,他见证了预制构件行业的发展,几乎各阶段的各种高水平的产品他都比较熟悉。

  直到2006年,他的事业迎来了转折点。这一年,万科要搞住宅产业化,而北方万科的项目要在沈阳落地,因此找到了郑勇所在的专业预制构件厂。

  一年后,已经调到沈阳工作、时任辽宁荣昌集团构件事业部总经理的他与万科合作研发建筑工业化相关技术,并完成第一个装配整体式建筑(万科金域蓝湾27#楼)。

  此后,至2012年他还积极推动了当地知名建材企业——亚泰集团沈阳现代建筑工业有限公司在沈阳上马的年产能达到12万立方米的PC构件厂。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与推动下,不仅亚泰投建了大型PC构件厂,沈阳万融、中南建设也加入了建筑产业化浪潮。

  随着产业化经验的不断积累,找到郑勇的人也越来越多,看好产业化未来发展前景,他萌生了自主创业的念头。

  “破釜沉舟”创业

  做技术出身的郑勇有着一股对技术执着的追求。他放弃北京户口,怀揣着卖掉北京房子换来的几百万元创业基金,义无反顾地来到沈阳这片土地

  在举国上下跃跃欲试上马PC构件厂的高涨热情下,他另辟蹊径。“我有对技术和全盘把握的优势,所以我们都是做技术、做软的东西、轻资产的公司。”他如是解释自己的创业路径。

  于是,2013年1月,致力于建筑产业化技术服务的高科技企业——卫德应运而出。

  起初,公司只有十来个技术骨干。最开始发展也挺艰难的,接单少,资金不足以支撑公司的发展。但进入到2013年下半年特别是2014年接单越来越多,慢慢才有资金去养更多的研发人员。

  面对咨询+培训类公司容易被人模仿和赶超的提问,郑勇似乎并不担心。“我一直在这行,我们卫德又是做全套技术服务的,别人想做,不一定能撵得上我。”他告诉记者,建筑产业化是有技术和资金门槛的,而卫德是率先入行,且截至目前已经服务了几十家企业,在产业化方面经验也得到了有效积累。除此之外,卫德还在不断地通过解决行业痛点来扩展新业务。

  用他总结的通道路径理论来说,原来传统建设方式就是一个柱状型的通道,从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劳务、绿化等方方面面都已经非常顺畅,但建筑产业化如今还只是这一个点,这就需要扩张新通道。

  为此,卫德又提前迈出了一步。抓住开发商在建筑产业化中的痛点,将有效推出成本分析模型。“痛点就是机会,我们不仅研究PC构件厂,还在研究房地产行业,发现市场应用主体面临核心问题是成本。”

  而今,面对纷纷前来“掘金”PC构件厂的大军,作为浸淫行业10多年的资深人士,郑勇惟一的担心是,只看重市场而没有实力和技术的小企业的进入会搅乱了行业的发展。“产业化的发展还是需要呵护的”,他对记者表示。

新浪地产
关键词:

网友观点

0人评论了新闻:他和他的产业化征途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