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地产许家印:看空声中二次创业

提要:当所有房企仍在为探索转型之路一筹莫展之际,恒大地产已经在多元化道路上跑得很远了。 对于许家印而言,恒大的多元化之路算得上是他的二次创业,能否再次上演“逆袭”大戏,将决定他能否成为李嘉诚那样的华人综合型商业巨头。

   当所有房企仍在为探索转型之路一筹莫展之际,恒 大地产已经在多元化道路上跑得很远了。

   从2010年投资中国足球,到各地超市货架上随处可见的恒 大冰泉,乃至携手韩国原辰打造整容医院……至今,恒 大的多元化版图已贯穿体育、文化、快消以及健康等多个产业。许家 印携地产资本的力量快速攻入新产业,意图将恒 大从一家龙头房企打造成“长和系”般的多元化商业巨头,并跻身世界500强之列。

   然而,恒 大高调扩张的行动也引来了质疑的声音。易居中国执行总裁丁祖昱曾直言对恒 大的多元化“看不懂”,因为这些新产业与地产主业之间缺乏协同效应和联动性。资本市场也持有相同的看法,上市5年多来,恒 大地产股价始终在低位徘徊。

   出身贫寒、白手兴家的许家 印,长相斯文,内里却具有超出常人的冒险精神。由他掌舵的恒 大地产在2008年金融风暴中一度濒临死亡,后来不仅“起死回生”,还成为千亿级房企之一。擅长在看空声中逆袭的许家 印,这次还能否在房地产转型潮中,再次带领恒 大迈上更高的台阶?

   以地产资本哺育新产业

   由恒 大地产控股的新传媒于日前发布公告,公司将收购天津恒 大原辰医学美容医院有限公司96.25%股权,韩国最大的美容机构之一原辰医学美容医院持有恒 大原辰其余3.75%股权。据悉,新传媒将更名为恒 大健康产业集团,公司将在天津与海南开设两所高端国际美容整形医院。这意味着恒 大正式敲开美容健康产业的大门。

   健康产业,不过是恒 大多元化扩张中的其中一个猎物。自2010年斥资约1亿元买下由中超降级为中甲的广州足球俱乐部,并更名为广州恒 大足球俱乐部后,许家 印连续三年砸下重金,并在2013年11月9日历史性地夺得亚冠联赛冠军。在恒 大足球强劲的品牌效应下,恒 大接连推出恒 大冰泉、恒 大粮油、咔哇熊婴幼儿奶粉,全力切入快速消费品市场。“我们研究过很多世界500强企业,发现它们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都会走多元化的道路。如今的恒 大已经拥有规模、团队、品牌优势,如果不走多元化战略,未来将失去很多的发展机会。”许家 印清楚地意识到,尽管房地产业务发展依然强劲,但市场的高速增长期已经结束,恒 大需要寻找更多拥有广阔市场空间的新产业。

   正因如此,当王石在去年8月的亚布力峰会上透露万科仍在为没有找到转型方向惆怅之际,许家 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恒 大从2013年起先后派出1000多人的团队对各个行业进行深入调研,最终决定将新产业的拓展方向,瞄准与老百姓相关的生活与健康消费。

   在许家 印的棋盘上,不久的将来,在恒 大商业帝国里,地产将成为基础产业,矿泉水、粮油、乳业、健康产业则是四大新兴产业,这五块业务都拥有各自的上市平台,到时候,“恒 大”将不再只是一块地产品牌,而将进化为一个围绕老百姓衣食住行消费升级的全新品牌。

   争议声中的多元化

   许家 印正在将他的恒 大打造为一座“冒险家的乐园”,雄心壮志难以掩饰。但多元化一直是把“双刃剑”,国内企业多元化转型失败的案例不计其数,在不少人看来,恒 大的多元化之路过分激进。

   丁祖昱直言,恒 大布局的新产业相互间的协同效应并不明显,和房地产主业之间也缺乏协同效应,更像是地产赚钱困难了才被迫进入其他行业。

   恒 大是否不务正业?来自业界和媒体的质疑不断。

   许家 印本人对此并不认同。在他看来,恒 大地产每年销售额超1300亿元,回款金额超过1100亿元,核心净利润也超过100亿元。相对于规模如此庞大的企业而言,近两年62亿元的新产业投入成本是可以承受的。更重要的是,地产业务依然是恒 大的根基,对新产业的投入则是恒 大迈向更高台阶的战略性决策。

   对许家 印的观点,新鸥鹏集团副总裁李战洪表示同意。他说,房地产企业将面临一波大浪淘沙,大量只具备房地产开发能力的企业将被淘汰,只有具备跨行业扩张能力的房企,才能掘金下一个十年。“与房地产相关联的行业市场空间是相对有限的,而且周期性也一样,既然要实行多元化,就应该挑选与房地产非相关行业。”李战洪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消费品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无论经济处于高潮还是低谷,市场需求变化不大,与房地产相比,周期性弱很多,这样稳定的行业,能对房企发展起到很好的互补作用。

   隔行如隔山。尽管恒 大具备资本优势,但对于习惯了暴利与粗放式发展的房地产企业而言,要在高度市场化的传统消费行业分一杯羹并不容易。财报显示,2014年恒 大的非地产业务总亏损为31.3亿元,其中矿泉水业务去年录得亏损23.7亿元。“矿泉水亏损了23亿元,主要是由于第一年我们打了很多广告,以及组建全国销售团队与全国铺货的需要,亏损是很正常的。”许家 印表示,随着恒 大冰泉品牌的知名度打响,未来三年新产业投入将大幅减少,预计矿泉水、粮油以及乳业三大产业有望今年实现盈利,并在三年后分别在港股独立上市。“试错是房地产企业转型的必经阶段。”李战洪认为,与资本密集型的房地产行业相比,传统消费行业的资本投入要小得多,房地产企业在主营业务盈利依然丰厚的时候主动探索新业务,即使失败了,损失也有限、可控,比在主业日落西山之时被动转型更明智。

   内地版的李嘉诚

   一位恒 大地产小股东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之所以投资恒 大股票,最大的原因是在许家 印身上看到了年轻时李嘉诚的勇猛魄力,近年来人们只看到李嘉诚的稳健谨慎,殊不知在事业发展初期,如果李嘉诚缺乏“蛇吞象”式的收购和记黄埔的勇猛,便没有如今华人首富的地位。

   仔细研究不难发现,许家 印的多元化布局思路与李嘉诚有不少相似之处。在和记黄埔的发展路径中,业务遍及港口、地产、能源、基建、电信等多项产业,通过配置关联性较弱的多元化业务,实现风险互补对冲,这是李嘉诚在历经多次金融风暴后依然屹立不倒的重要秘诀。但与此同时,利用主营业务利润培育新业务,同样是“李超人”多元化经营的一项重要手段。典型的例子是和记黄埔在2002年开始启动的欧洲3G投资,投资累计超过2200亿港元,但直至2011年才首次实现盈利,但这丝毫无碍李嘉诚对3G业务的投入热情。

   不少投行对恒 大的多元化战略都不看好,但在许家 印的生涯里,他从来都是与看空的声音并肩而行,却擅长“逆袭”。一个有力的证据是,早在2006年,恒 大的主营业务收入在“华南五虎”中垫底,尚不足富力地产(富力又一城(微信微博论坛相册点评地图)富力盛悦居) 的20%,2008年的金融风暴阻扰了恒 大的上市计划,更让公司行至破产边缘。危难关头,许家 印获得香港富豪郑裕彤的支持,并推动恒 大在2009年上市。到2014年,恒 大的销售额已经在“华南五虎”中冲到榜首,除了碧桂园跟得上节奏,其余对手均被恒 大远远地抛在身后。

   对于许家 印而言,恒 大的多元化之路算得上是他的二次创业,能否再次上演“逆袭”大戏,将决定他能否成为李嘉诚那样的华人综合型商业巨头。

   (每日经济新闻)

新浪地产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