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京津冀一体化 区域商业亟待制定流通规划

??京津冀一体化正处在探讨、谋划阶段,应该说京津冀一体化的大幕尚未完全拉开。“官产学”包括京津冀三地都在进行探讨,实现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关键在于有足够强的政府力量,用政府力量启动市场力量,打破区域障碍,实现京津冀统一市场,资源自由流动,商业自由竞争,繁荣兴旺的京津冀市场才能形成。

  京津冀一体化,意味着不能用传统商业扩张的办法打进京津冀,要有创新思维、新路径、新方法。

  京津冀商业一体化可能是一种新的商业生态,一体化过程既是京津冀商业相互融合的过程,也是建立商业新生态的过程,涉及到体制、政策、布局等很多方面,可能要经历一个复杂的竞争与整合的历程,可能要付出一定代价,破旧立新,要付出成本代价,这可能是必然的。

  推进京津冀商业一体化,必须制定可行的商业规划与政策。在国家发改委制定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指导下制定统筹京津冀市场资源的流通规划。

  同时,也要有商业与旅游统筹规划、商业与物流统筹规划。再有,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对商业加以引导,支持优势商业项目。比如缩小城乡差别的农食商业、引导商业潮流的先进业态,对节能减排这种绿色商业项目、对制约商业发展的物流设施等要给予规划支持、政策支持。在生产要素、人才流动、土地资源配置等方面要给予帮助,优化大型商业网点布局,优化各类市场空间布局,包括制定一些限制措施。

  政府的协同力量统一制定规划,统一政策标准,统一交通设施和标准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京津冀一体化商业规划制定过程当中,要商旅结合共同制定,把京津冀旅游资源整合起来,优化旅游线路与产品,再把商业发展导入进去,能大大放大京津冀的市场。

  众所周知,仅北京一年的旅游人口,去年就超过2.5亿人次,如果三地协同起来,市场前景十分乐观。通州要建国际环球影城,国务院已经批复,这样的大型项目一定会带动周边商业、娱乐、饭店、地产的发展。商业和旅游一体化将是京津冀未来发展的一大亮点。

  优化资源配置成为推进京津冀商业一体化的前提与保障。北京郊区有很多市场,占用了大量资源。

  京津冀一体化可能促使像白沟地区凝聚资源获得比较大的发展机会。港口问题,海港之争、空港之争等,通过一体化使这些资源得到最好的配置。京津冀土地地租价值相差十倍乃至数十倍,能种人参的地方不能种白薯。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要充分利用品牌带动与资本平台,发挥优势品牌的作用,发展连锁商业。像北京十大商业品牌的企业,不仅在北京,在全国都很有名,这是很大的优势。北京老字号也是全国“重镇”,都可以拓展市场空间。当然,企业不光要“走出去”,也可以“引进来”。京津冀优势企业、特色品牌相互延伸、交融发展,商业人才培养方面也可以合作。

  京津冀地区上市公司共有174家,其中北京111家、天津28家、河北35家,像王府井、翠微股份、北京城乡、全聚德、同仁堂、首旅股份等,是著名品牌又是上市公司,可以借助这些平台发展、培育大型商业企业,有利于提高流通产业特别是零售业的市场集中度和竞争力。

  (作者系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院长、北商商业研究院特邀专家,整理自作者在第八届北京商业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新浪地产
关键词:市场动态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