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安徽样本

提要:从2009年下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到2012年划定全省4市72村试点,再到2015年全省推进试点,安徽“纠结”了5年时间。

  黄山城中村“股改”宣城拓展“大物业”经济

  从2009年下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到2012年划定全省4市72村试点,再到2015年全省推进试点,安徽“纠结”了5年时间。

  说其“纠结”,是因为基于时况,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可能性路径在安徽几乎是村村相异。随着农村集体所拥有的土地价值愈发升高,农村集体资产愈发壮大、村中人员构成愈发复杂,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前往安徽省黄山市和宣城市采访,探寻两地如何通过不同的手段实现共同的目的,即如何实现农村集体产权的股权设置。

  城中村“股改”黄山模式

  关于农村集体产权的资格分配问题,安徽省黄山市形成了自己的解决思路。该市借助旅游资源,城市化进程快速,一些城中村、城郊村因为征地拆迁而积累了大量的资金资产,集体资产面临着资源重新配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黄山了解到,当时的农村集体产权改革面临着如何实现资产保值增值、采取何种经营模式管理集体资产的难题。特别是城中村、城郊村的大规模拆迁,原有行政村、社区区划范围已打破,原一个村村民分散居住在不同的社区,村民普遍担心集体资产流失。另外居住地打乱后,如不尽早进行“股民”的身份界定,时间长了更难以区分,容易产生社会矛盾。

  “随着城中村、城郊村的消失,必须进行城市区划调整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黄山市农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但进行区划调整的前提是对原村集体资产的固化,使集体资产管理与原行政社会管理事务实现剥离,扫除区划调整障碍。”

  先固化而后流动,这也符合全国人大农委委员张晓山的判断。张晓山认为,集体经济产权改革的方向,将是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封闭到开放、从固化到流动的过程。

  在黄山市屯溪区,按照“农民市民化、资金资产化、村民股东化、管理规范化”的工作思路,集体财产股份制改革试点于2012年启动,截至2012年11月底,完成了18个 “村改居”社区的集体财产股份制改革工作,以组建18个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形式,选举产生出董事会、监事会,作为管理农村集体资产的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事实上,屯溪区的村都已形成各自传统的分配方式和习惯,股改工作难以一统而贯之,股权量化只能通过实行一村一策的方式进行,即在坚持每个村民享有集体股权的基础上,由各村提出股权量化办法,提请股东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当时我们实行的是‘只要不违法的就交给老百姓讨论’的原则。”安徽省农委副主任陈卫东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然后为了杜绝‘少数服从多数’中的多数人侵占少数人权益,我们再加以调整。”

  张晓山认为,集体资产明晰产权,使股权固化、地权固化、房权固化,其实质是确定某个时点具有资格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于集体资产或资源各自的份额,是确定起点的公平;但未来集体经济的发展方向应是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固化走向流动,固化是为了更好地流动,在产权清晰的基础上,促进股权、地权和房权的流动,有进有出,增资扩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黄山市农委了解到,通过实施股份制改革,打破了旧的福利型分配方式,形成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分配关系,按股分红使居民对未来收入有了预期,也化解了旧分配方式的各种矛盾。同时,董事会面临着集体资产增值和股份分红的压力,必须在投资决策、经营管理等方面科学决策规范运作,从而有利于保障集体资产的安全。另外股份经济合作社组建后,原来由村级集体承担的文明创建、计划生育等社会事务由新组建的社区承担,减少了集体经济支出。

  截至2012年底,18个合作社的原始净资产达4.2亿元,股东21129人,股东人均股本2万元。

  宣城发展物业经济

  安徽宣城市花园村的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路径,使“大物业”模式被认为是“城中村、园中村、城郊村”的村民成“股民”后的盈利来源。

  花园村位于宣城市区,辖区面积约0.39平方公里,下辖六个村民组,户籍人口为1153人。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花园村的大量土地被征用、房屋被拆迁,原有村民转变为了失地农民,这使花园村成为了城镇化进程中典型的“城中村”。

  2008年,花园村村集体积累了一千余万元的集体资金,村民手中也因征地拆迁有了一定的存款。然而,由于大部分村民缺乏就业技能,“失地即失业”的现象普遍出现。

  与此同时,村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遇到了“瓶颈期”:如何有效地盘活集体资产?如何保护原有村民在集体资产中的利益?如何为失地农民日后的生活提供切实的保障?如何实现现有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到地方稳定,而且涉及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方向与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在此情况下,花园村认为应通过股份制改革,不但让村民变成股民、让资产变成股权,而且要依靠身在城中的地缘优势,致力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村级固定资产投入。2009年,花园村获批总面积两万平米的村社区服务中心暨经济发展用房项目和三千余平方米的村失地农民就业服务中心项目,两个项目的建成为花园村创造了近亿元的固定资产。

  而在股权量化中,花园村同样寻求了先固化而后流动的路径:成立花园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出台《花园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章程 (草案)》,委托会计事务所对村全部资金、资产、资源进行评估和审计,合作社设集体股、农龄股和人口股,今年10月,花园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宣城市宣州区工商局完成了工商注册,合作社的下一步规划是发展村级企业。

  通过合作社-村级企业的设置,成立合作社为村委会发展集体经济提供了市场化的平台,村级企业可以通过股东融资的办法得以规模化的发展,并通过招商引资、联合经营的模式将集体资产得到效益最大化的发挥,搞活集体经济的发展形式。

  目前,花园村十七层的村社区服务中心暨经济发展用房项目已进入建设中,建成后七至十七层拟用于经营四星级宾馆;村失地农民就业服务中心(即养老院)项目即将进入装修阶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合作社将自主经营四星级宾馆和村级养老院,为使两个项目成功投入运营,目前,合作社正在与保险公司洽谈融资合作事宜,通过吸引社会资金让村级企业发展壮大,实现企业和投资商的互利共赢。

  实际上,对于“城中村、园中村、城郊村”而言,其集体资产的壮大得益于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而集体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实际上与土地经济基础上的“大物业”息息相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对于下一步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安徽省提出要大力发展物业经济,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建设生产、加工和经营服务设施,通过发包租赁取得收入,鼓励以现有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商贸集中区为依托,由村集体投资兴建厂房、市场、仓储设施等。

新浪地产
关键词:农村集体产权  改革  安徽样本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