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明:建筑业必须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华房产北京电 2013-2014年度“广厦奖”获奖项目企业经验交流会近日在京举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处长叶明在会上作了主题为“建筑产业现代化及其发展”的演讲。

  新华房产北京电 2013-2014年度“广厦奖”获奖项目企业经验交流会近日在京举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处长叶明在会上作了主题为“建筑产业现代化及其发展”的演讲。

  会上叶明围绕建筑产业现代话同与会者进行了五个方面的交流:一个是建筑产业现代化背景与状况。第二是建筑产业现代化内涵域特征。第三是新型建筑工业化核心与技术。第四是新型建筑工业化模式与途径。第五是现阶段发展面临问题与对策。

  建筑产业现代化背景与状况

  从我们国家目前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说起。当前我国房屋建造整个生产过程中,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粗放的传统建造模式仍然具有普遍性,建筑业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要求相差甚远。

  从生产方式的角度来说,叶明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施工建造工艺、工法落后,技术集成能力低。二是现场施工以手工操作为主,工业化程度低。三是项目以包代管、层层转包,工程管理水平低。四是依赖农民工劳务市场分包,工人技能素质低。五是设计、生产、施工相脱节,整体综合效益低。尤其是设计、生产、施工的脱节问题,这是传统的生产方式带有的普遍性问题,由此造成房屋建造的整体质量不高,整体效益偏低。

  这些因素归纳起来集中在四个方面,核心还是生产方式问题,这四个方面造成质量效益不高的原因,一个是技术集成,我们的技术集成能力是偏低的。从单一的技术来讲,我们的单一技术水平还是跟其他发达国家比起来不落后,甚至有些单一技术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这么多年来,我们在住宅建设当中,一直在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方面、研发方面,我们国家进行的进步是非常快的。但是问题我认为主要是技术的集成问题。

  从管理的方法来说,叶明认为是粗放的。项目以包代管、层层分包转包,设计和施工的脱节,这些问题都是管理方面的问题,管理的方法很粗放。从劳动力的素质来看,综合素质是偏低的。从生产手段、生产资料来看,也是落后的。从生产要素的这四个要素来说,大体上归纳起来在这四个方面,由此造成我们的房屋建造质量和效益是低的。

  生产方式决定了生产质量、效益和资源消耗的水平,其实根源是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了质量、决定了效益、决定了资源环境的消耗程度。所以当前建筑产业现代化也好,还是住宅产业现代化也好,关键问题是如何转变发展方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和大的背景。

  当前国家对此是非常重视的,从国家政策发展要求来看,我们归纳起来从去年开始一系列的文件,一系列的信号,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来国家的重视程度。比如去年年初的1号文件,绿色行动方案,其中第八项工作就明确提出要推进建筑工业化。去年年底的部里边的建设工作会议,十项重点工作,其中第七项就明确提出要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去年10月俞正声主席亲自主持全国政协双周协商会,提出“发展建筑产业化”的建议。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央多次批示要加强以住宅为主的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一些要求。

  今年4月在国务院出台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当中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当中,明确提出要以住宅为重点,以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加大对建筑部品生产的扶持力度,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今年7月部里出台的《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在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要求。今年9月,陈政高部长出席了会议,部署了六项重点工作,其中第四项工作就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我摘录了两个文件,一个是今年9月的《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其中十六条就是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还有《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里面第四条提出大力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这里边有三层目标要求。第一个目标要求是,到2015年底除西部少数省区外,全国各省区市要具备相应规模的部品建设能力。第二层目标要求是,新建政府投资工程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应率先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第三个目标要求是,全国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的住宅新开工面积占住宅新开工总面积比例逐年增加,每年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刘志峰副部长也在很大篇幅当中提到了建筑产业现代化,应该说方方面面的声音让我们感受到这一点。

  从现状来看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个,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越来越明确,其实这个事情从国家层面上我们能感受到,从地方层面上我们更能够感受到热度。我们大致统计了一下,全国大概有20多个省市都针对建筑产业现代化也好,住宅产业现代化也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最近深圳市出台了三个百分之百的政策措施,百分之百的纯装修,百分之百的保障性住房,百分之百的商品房也要纳入产业现代化中来。这是深圳市政府出台的。我们看到像北京、上海这些城市在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方面的一些措施和力度也非常之大,也表明发展方向越来越明确了。

  第二,试点的带动效果也越来越明显了,我们分别设立了八个试点城市,这些试点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过程当中确实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第三,全国的技术标准是越来越完善了,工业化建筑的评价标准业计划在今年12月底进入审批阶段。

  第四,产业的聚集效应越来越凸显。

  第五,建设了一大批预制混凝土构件工厂,去年年底统计大概31家,从今年年初到年底大概又增加了20多家,加起来大概接近60家左右。

  第六,建成了一大批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建筑。

  从发展的背景和现状的状况来看,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建筑产业现代化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

  二是建筑产业现代化是重要的历史机遇期。

  三是建筑产业现代化已得到业界广泛共识。

  四是建筑产业现代化得到各方面大力推动。

  五是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

  建筑产业现代化和住宅产业现代化其实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不管是建筑产业现代化也好,还是住宅产业现代化也好,都离不开建筑工业化。

  叶明认为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住宅建设为重点,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以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对建筑全产业链进行更新、改造和升级,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从而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的效率、效益和质量。

  建筑产业现代化内涵丰富、范畴广泛,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的全方位。建筑产业现代化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是不断发展的过程。

  “产业化”、“工业化”的概念是区别的。叶明表示产业化是整个产业链的产业化,工业化是生产方式的工业化。我们在一谈到工业化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够在生产方式的角度上考虑。产业化更多的是在产业链的范畴,所以工业化应该是产业化的基础和前提,也就是说只有工业化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够实现产业现代化。我们国家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其实核心还是要走什么路的问题,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来实现现代化。其实我们建筑产业现代化也是要走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道路,实现我们的建筑产业现代化。道路都是相通的。

  还有一个概念很重要,传统生产方式和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区别,这是建筑产业现代化很重要的一个内涵。这个概念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叫传统生产方式,什么叫工业化生产方式,必须要建立这样的认识和理解。我认为传统的生产方式从设计的阶段来说,设计跟施工、生产的脱节就是传统的生产方式。发达国家整个的设计和施工、生产是一体化的,我们国家是设计关起门来搞,施工是照图施工,基本上是分开的。在设计过程当中,根本不考虑施工的效率,不考虑施工的因素,我认为这就是设计阶段的传统生产方式。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一定是采用信息化的方式协同设计,和部品建造、装饰装修一定是紧密结合的。施工阶段还是以现场湿作业为主,手工操作为主,工人流动性非常大。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一定是设计和施工是一体化的,构件生产是工厂化的,现场施工是装配化的,施工队伍是专业化的。我们传统的生产方式就是毛坯房,二次装修,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这种装修一定是和主体结构同步设计、同步施工。验收阶段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一定是一体化的管理,追求整体效益最大化。从对比来看,我们不难理解什么是传统的,什么是工业化的。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概念,很重要的是它是一个生产方式的变革,是一个传统的生产方式向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的过程。新型主要还是区别于以前七八十年代的建筑工业化,再就是新时期信息化与建筑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比如我们城市化现在也是新型城镇化,有时代的概念,有时代的内涵。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建筑工业化也应该是新型建筑工业化。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特征主要是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建筑设计标准化。二是部品生产工厂化。三是现场施工装配化。四是结构装修一体化。五是过程管理信息化。这五化到现在为止还是站得住脚的,有些专家和学者也对这五化增加了内涵,比如精细化、集约化,这五化是核心。我们在表述什么是建筑工业化的时候,不要用最初的提法,用像造汽车那样去造房子,这样是不对的。我们要突出以定型设计的基础,一个是标准户型的设计,就住宅而言,要注重标准户型,其实万科就那么几个户型,恒 大的项目也就那么几个户型,像这些成熟的开发商已经逐步走向了一些定型的户型,包括我们到香港、新加坡看,就那么几个户型在组合、在变化。构件、部品、厨卫设施也是定型的,我想这个定型是我们整个建筑标准化最重要的基础,其实它是走到了内涵式发展当中最重要的前提。

  叶明认为装配化是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一个表征,新型建筑工业化不等于传统的生产方式+装配化,新型建筑工业化不等同于传统生产方式+装配化,也造成了成本偏高等一系列的问题,目前还是存在的。

  新型建筑工业化等于什么呢?等于现代科学技术+企业现代化管理。就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对新型建筑工业化最大的诠释就是:没有技术就没有产品,没有管理就没有效益。

  这部分的结论是:建筑业必须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步以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替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现在不是想不想改变传统生产方式,而是新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工业化的浪潮已经把我们推到必须要面对和改变的前沿。尤其是人力成本提高的现实,信息化发展的现实,使得我们必须要改变这种传统的生产方式。同时建筑产业现代化也不是在传统生产方式上的修修补补,应该是生产方式的变革。它的发展涵盖着全系统、全产业链的全过程,这种生产方式的变革必将带来一系列的变化,是系统性、根本性、革命性的,是治本的,不是治标的。

  生产方式变革也必然带来工程设计、技术标准、施工方法、工程监理、管理验收都将发生变化。其次,由于生产方式的变革,必然带来管理体制、实施机制、责任主体等等都将发生变化。

  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筑产业现代化是解决一直以来房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质量、性能、安全、效益、节能、环保、低碳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一直以来房屋建设过程中建筑设计、部品生产、施工建造、维护管理之间的相互脱节、生产方式落后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当前建筑业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力和技术工人短缺以及改善农民工生产方式的有效途径。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核心与技术

  一个是技术创新,一个是管理创新。

  我重点说一下技术体系的建立,必须要有四项支撑条件。第一是标准化、一体化、信息化的建筑设计方法。第二是与主体结构相适应的预制构件生产工艺。第三是一整套成熟适用的建筑施工工法。第四是切实可行的检验、验收的质量保障措施。

  关于工业化建筑的评价标准,这个标准我是主编,正在编制。这本标准的评价体系还是基于一条主线就是生产方式,什么是工业化建筑?工业化建筑用什么来评价?核心就是你是不是采用的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如何体现呢?我们是从这么一个构架来的,一个是设计阶段的评价,一个是建造过程的评价,一个是管理与效益的评价。设计阶段的评价占权重是50%,经过我们认真的比较,这个权重应该加大。而建造过程的权重占30%。管理与效益评价占20%。我们编制了一年多的时间,基本上已经差不多了,争取明年上半年要出台。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模式与途径

  模式就是管理创新的问题。管理创新的目标就是创新发展模式,整合优化整个产业链上的资源,解决设计、制作、施工一体化问题,使其发挥最大化的效率和效益。在我们发展初期是多种模式并行,一个是以房地产发展为龙头的资源整合模式,像以万科为代表的,万科就是技术研发、应用平台、资源整合,万科这些年来高举住宅产业化的大旗,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功不可没,也确实是有它的代表性和商业模式。另外一种是设计、开发、制造、施工、装修一体化建造模式,远大就是这样。还有一种是以施工总承包为龙头的施工代建模式。还有一种是以工程总承包(EPC)为龙头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重点要发展EPC模式。为什么要发展EPC模式呢?是通过工程总承包的模式打通设计跟施工,打通设计跟制造、跟构件生产和施工全产业链,只有通过这样一种模式才能成功。

  目前还存在很多的瓶颈,瓶颈概括起来有这么几个方面。要突破先期成本提高的瓶颈。突破管理体制上的瓶颈,突破企业管理运行机制上的瓶颈。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针对目前建筑产业化的问题,叶明指出:首先要建立推进机制,加强宏观指导和协调工作。二是遵循市场规律,不能盲目地用行政化手段推进。三是要研究体制机制,体制机制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四是要培育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五是要激励技术创新。六是要加强职业技术培训。

新浪地产
关键词: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