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除地下渗漏“痼疾”应成建筑业共识

http://news.dichan.sina.com.cn光明网作者:凌国华2014/11/27 9:37:00 新浪地产
提要:“建筑地下防水对于建筑安全的重要程度,仅次于建筑结构。《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指出“建筑地下防水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结构主体防水,二是细部构造防水。由此可见,治疗地下渗漏这个建筑工程的“癌症”,关键要从“结构主体防水”出发,从最初规划设计层面就应着眼于堵住地下渗漏的口子。

  “建筑地下防水对于建筑安全的重要程度,仅次于建筑结构。”这是一个曾被建筑工程领域奉行多年的信条。然而,我国的建筑地下防水现状却不算乐观。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建筑地下工程渗漏率高达80%。建筑地下防水工程的渗漏,甚至被称作建筑的“癌症”。而与建设过程中出现垮塌的建筑事故相比,地下渗漏水对建筑物基础的侵蚀缓慢且具有隐蔽性,各方对其重视仍显不足。

  在建筑工程高大雄壮的体量面前,“地下渗漏”看起来似乎算不上什么大事儿。在不少人眼中,地下渗漏不过是防水工作做得不到位,大不了受点儿潮,对建筑工程质量构不成多大威胁。然而事情却并非如此简单。根据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的统计数据,我国建筑地下工程渗漏率高达80%。该协会和一家调查公司发布的《2013年全国建筑渗漏状况调查项目报告》告诉我们,28个城市的1777个地下建筑样本中有1022个出现不同程度渗漏,渗漏率达到57.51%,在个别城市甚至高达100%。

  从相关数据可看出,建筑工程地下渗漏情况比较普遍,而这似乎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重视。地下渗漏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是“蚂蚁搬家”似的,因侵蚀缓慢且具有隐蔽性,一般情况下很难发觉。然而对地下渗漏,我们却不能也不该视而不见。发生地下渗漏,就需要进行维修,而维修花费的成本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建筑工程的成本压力。媒体报道某大型建筑公司治理地下渗漏的费用甚至占到总维修费用的一半以上,惊人数字背后同样凸显出地下渗漏情况的不容乐观。

  地下渗漏背后的地下防水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政策规定、规划设计、材料选择、建设施工到运营管理的一系列过程,环环相扣,每个节点的疏忽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地下渗漏无疑是建筑业防水工程的难题。而作为地下渗漏重要原因的自来水管网渗漏,更应成为治理地下渗漏问题的考虑规划。供水、污水管网的设计、选择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把关,理应有着更负责的态度,和更严密的监管。提升自来水管网建设质量,降低自来水管网渗漏率,应是治理地下渗漏的配套考虑。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指出“建筑地下防水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结构主体防水,二是细部构造防水。”从二者所处地位来讲,结构主体防水应当是地下防水工作的基础,细部构造防水则处于附属性地位。由此可见,治疗地下渗漏这个建筑工程的“癌症”,关键要从“结构主体防水”出发,从最初规划设计层面就应着眼于堵住地下渗漏的口子。然而,现实情况却是结构防水“悄然隐身”,附着在结构外面的“其他防水层”喧宾夺主。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忽略结构主体防水,却让“其他防水层”肩负建筑地下防水的全局问题,这无疑是本末倒置。

  从思想上正视地下渗漏的严峻态势,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对地下渗漏所涉及的设计、建筑、管理以及监管等各环节,加强各环节监督,督促各环节切实履行责任,同样刻不容缓。更根本者,需要从制度供给上对地下工程的相关责任主体做出明确规定,加强相关的立法和管理,提高法律法规的约束性,并探索建立第三方监管办法。“只要我们不把问题隐藏起来,施工过程当中有裂缝、‘麻面’‘狗洞’是能够解决的。”由此看来,从制度、技术、管理、观念等层面上尽心尽力,地下渗漏并非“不治之症”。

新浪地产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