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的“三重门”

 《京津一体化》系列之下

  《京津冀一体化》最终尘埃落定,事实上标志着京津对于河北开始对等对话。不过,未来京津冀一体化能否实现,还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即建立对等的开放体系,找准各自定位并实现产业协同,建立对河北的反哺和辐射机制。

  京津冀需“对等开放”

  京津冀此前不能一体化,最大的根源在于政治地位不对等。不同于珠三角和长三角,京津冀掺合了太多政治因素。京津是直辖市,各有一名政治局委员,河北则是一般 省,不是一个量级,所以在河北与北京和天津的交往中,总是处于下风。河北的人才、资源,向北京倒流,产生了巨大的虹吸效应。天津为直辖市,在获取国家资源 方面,也有巨大的便利。过去的十年中,天津依靠国家的投资,获得了比较大的发展,滨海新区的崛起,大部分靠的就是央企砸钱。而这种便利和优势,同样是河北 难以具备的。而天津与北京虽同为直辖市,但是由于后者是首都,因此竞争中也处于弱势。总之,北京集中了中国最好的资源。

  有一个谚语 非常形象地描述了三地在资源占有方面的区别“北京吃不下,天津吃不饱,河北吃不着”。从总量上看,京津比河北要小很多,但是人均GD P方面,北京和天津 都是河北的两倍以上,而从人均财政支出上看,北京相当于河北近4倍,天津近3倍。这种由政治地位不对等所衍生的经济、社会领域的不对等,严重影响了京津冀 一体化。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北京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对外地车辆限号,不准其在核心时段进入北京核心城区,天津也在年初限车,鉴于京 津被河北三面包围,京津限制外地车辆,实际上主要就是针对河北。如果河北反制北京,不让北京车辆在核心时段进入河北,则不到一周,北京必成为一座死城。而 由于政治地位不对等,河北并不敢限制京津车辆,尤其是不敢限制北京车辆,由此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北京在长期吸走河北的资源之后,还不准河北人进入北京, 河北牺牲日多,京津索取日大,长久下去,必然难以共振。目前,天津方面希望与北京互相开放车牌。其实,未来天津可联合河北,敦促北京开放。

  京津冀一体化,不仅在于硬件的一体化,如交通一体化和产业转移,更重要的在于互相成就,互相开放。由此,京津冀资源能够互相流动,而非单向流动,才可以实现最优配置。

  事 实上,相对于政治地位的对等,对等开放,则比较现实,亦比较容易推行,尤其是京津两市,应有此气度和远见。在车牌互相取消限制之后,未来京津冀可实现一系 列对等开放,如统一高考,北京的功能分解与迁移,部分高校,央企、医疗资源向河北的转移等,均为对等开放的应有之义。

  明确定位产业协同

  京津冀比邻而居,却不能肝胆相照。其中一个很大原因,当是彼此定位的模糊乃至重叠。天津虽被国家规划为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但是北京却不仅是中国整个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亦是北方事实上的经济中心。

  不 仅天津与北京之间竞争激烈,存在产业雷同,天津与河北之间亦存在诸多竞争。比如在港口方面,滨海新区凭借港口优势快速崛起,而河北则祭出了曹妃甸港、黄骅 港、秦皇岛港等,欲与天津港一争高下。相对长三角诸城市之间的互相促进,京津冀经济区却互相制衡,天津没有向西北对接北京,而是南向海洋,同时河北亦在海 洋与天津争雄。由此,京津冀的经济总量,在全国经济的占比逐步下降,无法与长三角和珠三角比肩。

  未来,京津冀一体化首先要解决“定 位问题”:北京是“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四大中心;天津应该是经济中心和高端制造业中心;河北应该是大众制造中心。目前,北京产业升级基 本完成,服务业、高新产业与文化产业发达。天津拥有北方第一大港,且土地资源丰富,发展大型制造业、高新科技产业等均有巨大空间。按照天津目前的发展速 度,十年内总量追上北京并不难。而河北,则可重点发展制造业,承接北京和天津的产业转移。其实,京津冀的产业转移,就是要解决“互补问题”。但现在出现的 一个倾向是:大家都只想抢“香饽饽”。北京在资源分解中,不能只想抛弃低端,动物园服装市场要转移,但高端资源也应该分流部分。比如央企、一些高新产业, 也该分流到天津和河北。而廊坊前不久也声称,首要承接高端资源,这也是值得警惕的。

  不过总体而言,未来仍值得期待。理想状态下,京津冀三地发展阶段不同,可更多实现互补。从产业结构来说,北京的服务业占比已超过75%,为大陆城市中最高;而天津依托滨海新区,处于工业化的后期;河北目前工业化程度比较低,正处于中期,传统产业的比重比较大。

  目 前,定位最明确的是长三角诸城市,产业协同最具效应,上海的龙头地位毋庸置疑,是长三角的经济中心,同时兼备金融、高新产业、服务业、港口物流等方面的中 心。除上海外,其它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定位:南京主要侧重于物流、重化和信息产业;苏州和常州则专攻现代制造业;无锡集中于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相互之 间实现了“特色发展、错位发展、梯度发展”的模式。未来,京津冀亦需要建立在精准定位基础上的产业协同。

  建立京津反哺河北机制

  马歇尔计划举世皆知。当年,美国之所以扶助西欧,除意识形态接近外,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如果西欧经济塌陷,则美国亦无法独善自身。任何一个经济体,都需要相对对等的经济伙伴。同样,京津未来需要对河北实行类似的“马歇尔计划”,以扶持和反哺河北。

  一 直以来,河北为京津做出了巨大的牺牲。2005年-2010年,河北省向北京输送的劳动力平均每年在100万人左右;向天津输送的劳动力平均每年在60万 人左右,且呈逐年增加态势。在河北省人均水资源也极为紧张的情况下,仅2008年-2012年,河北向北京应急供水总量就超过10亿立方米。

  承 德至天津的“引滦入津”工程,每年为天津提供的水资源总量超过5亿立方米。为保证北京的水源,河北张家口的官厅水库区域很多产业被禁止,北京密云水库上游 为河北的承德市,当地亦有很多产业被禁。某种意义上说,这都是河北对于北京发展做出的牺牲,但这种牺牲,目前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这就需要来自中央层面的 协调机制,建立国家层面的转移支付能力。

  未来,京津冀的环境治理不可能单城独进,尤其是北京和天津的环境,要受到河北的巨大影响。 如河北的环境治理不力,则北京和天津投入再多的经费,也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北京投入治理雾霾的经费高达7600亿,加上其他费用,预计未来将达 到1万亿。而河北却没有这个财力。未来北京的治污经费,也应有河北的一份。

  此外,要治理污染,河北产业的诸多产业将被调整,钢铁、水泥等产业势必受到限制,河北与京津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可能完全抛弃传统产业,应该有相对的激励机制,促进河北迅速完成产业升级。

  罗天昊(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研究员)

体验小香港!4月19日雅居乐专场看房团召集点击了解详情>>>>>>

新浪地产
关键词:市场动态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