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伪绿色”建筑

提要:除了主观上炒作概念的因素,缺乏绿色施工和绿色运营也是“伪绿色”建筑出现的两大主因。薛建指出,发展绿色建筑要建立一个健全的、长期的评价系统,要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实现控制和监督。

  原因:概念炒作,缺乏绿色施工和运营

  措施:监控建筑生命全周期

  日前,记者走访了北京某绿色住宅小区的几位住户,他们当初都是冲着“绿色”概念购买该小区住房的。但是真正入住后,当初宣传中提到的很多“绿色”设施并没有真正投入使用,仅仅成为了一种摆设。对于这种建筑,有专家称其为“被刷绿”的建筑,他们认为,这些建筑并不能真正提高使用者的居住品质,仅仅是在炒作“绿色概念”,属于“伪绿色”建筑。

  除了主观上炒作概念的因素,缺乏绿色施工和绿色运营也是“伪绿色”建筑出现的两大主因。

  绿色建筑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在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等过程中综合考虑环境因素。业内专家一再强调,现阶段,比较容易实现绿色标准的是设计阶段,而施工和运营阶段则较难控制。

  在一个写字楼项目的建造工地上,记者询问一名正在整理钢筋废料的工人是否了解绿色建筑,对方一脸茫然地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当记者问及他正在整理的这些钢筋废料是否会回收再利用时,他也表示不知道。

  通过走访几个工地,记者发现,现在的工程施工方缺乏绿色施工理念,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多是粗放型的,资源、能源的浪费较为严重,环保建材、可再生回收的建材使用比例很小。而且,建设方对施工人员缺乏系统的技能培训,普遍认为施工人员只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者,不是技术工作者,导致施工质量不高,造成部分材料、能源浪费。

  另外,运营也是真正实现绿色建筑的重要环节之一。全球知名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SGS环境服务部总监薛建向记者介绍说,我国绿色建筑运营水平不高,源于长期来的“重建轻管”,其中有体制问题,也有运营机制问题。建设者只是追求建成了多少绿色建筑,而不去承担运营的责任;管理者则是被动地去运营、管理绿色建筑。从经济角度考虑,绿色建筑的运行成本高于传统建筑,在低物业收益的状态下,不少物业管理机构其实是把绿色建筑视为一种负担,常因某些理由不时停用一些绿色设施。

  因此,薛建指出,发展绿色建筑要建立一个健全的、长期的评价系统,要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实现控制和监督。不能仅仅考虑建筑的静态状态,而是要在整个运营、维护过程中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原因:仅仅依靠行政手段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措施:将绿色建筑转化为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行为。薛建认为,在一个新生事物的发展初期,政府行政干预的带动和促进可以对其产生很大帮助。但是,仅仅靠行政手段来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难免会出现为了完成任务而敷衍了事的行为,也有可能会造就一批“伪绿色”建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将绿色建筑转化为市场需求,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推进,才能使其得到真正发展。薛建说,让市场看到绿色建筑所带来的效益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发展绿色建筑可以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只有综合效益得到全面提升,绿色建筑产业才能获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他认为,绿色建筑的效益可以分为显性效益和隐性效益。一般来说,显性效益可直接体现出来,且受益主体清晰;而隐性效益一般不直接体现出来,受益主体多而杂。绿色建筑的显性效益即是其经济效益,可以通过计算相关的财务指标对其进行评价,而其隐形效益主要包括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对已有的绿色建筑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绿色建筑可以实现24%-50%的能耗节约,降低33%-39%的温室气体排放,节约40%的水资源,减少近70%的废弃物排放。如果能够制订相应的奖励机制,将这些节约下的能源转化为设计、建造、运营、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可以直接认知的经济效益,“伪绿色”建筑将彻底失去存在价值。

新浪地产

网友观点

0人评论了新闻:终结“伪绿色”建筑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