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黔东南州城镇化建设发展综述

  2013年,城镇带州战略,在我州持续推进,凯麻同城、黎锦同城和黔东一体化成为城镇化发展的龙头。

  2013年,我州加快构建“十城百镇千村”体系,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城镇扩容、基础设施、居住条件、新增就业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新变化。

  2013年,注定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如今的黔东南,在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城镇化,带出生活新希望。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调整行政区划编制

  “5年前凯里开发区到下司这段路还到处是荒坡,冷冷清清。”下司的村民都这样感慨,“眼下这里已跟凯里城区连成一体了! ”凯里城市框架不断拓展,大建设如火如荼,堪称全州城镇化快速推进的缩影。

  2013年,我州重点加快推进凯里-麻江、黔东片区(镇远县、岑巩县、三穗县)、黎平-锦屏三大核心城市群同城化的集聚发展,积极启动凯里市和麻江县合并设立新的县级凯里市,开展黎平、榕江、镇远、天柱县“撤县设市”工作,对城镇化发展布局进一步优化。

  2013年1月29日,黎平肇兴侗寨一片欢腾,侗族群众举行“撤乡建镇”挂牌仪式,欢庆“撤乡建镇”成功。同时,黎平“撤乡建镇”还有龙额、双江两个乡,揭开了乡镇区划调整的序曲。

  2013年全州共完成51个乡镇区划调整的审核上报工作,其中:乡改镇35个,乡镇撤并14个,镇改办2个。 29个乡镇获省政府批准,其中:17乡改设为镇,12个乡镇合并为6个镇。

  一年来,“20个特色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各个小城镇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展示独具特色的风格,一座座“美、精、特、富”的小城镇正在逐渐彰显出其独特的韵味。全年启动建设项目335个,总投资139.48亿元,完成投资46.15亿元,带动约1万人向城镇转移,城镇功能和品质得到不断提升。

  作为凯里城市综合体重要组成部分的凯里民族风情园已正式开放使用,成为市民热衷的地方。

  全州启动建设“20个城市综合体”,其中凯里市启动5个、各县启动1个以上城市综合体建设,把政府单一的经营土地模式,向经营城市综合功能转变,突破房地产融资瓶颈,加快城市开发建设。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综合承载能力

  独具侗族文化元素,全长377米,号称世界最长风雨桥的凯里清水江风雨桥竣工,是凯麻同城路网建设的一个重要节点,是滨江大道连接开发区的枢纽,铺开城镇化建设的一条快速通道。

  凯麻同城路网建设,目前已贯通16条城市主次干道,初步形成了“四横二纵三连”的道路交通网络。这只是全州城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3年,城镇化发展的重点之一是加快城市路网建设,提高城市人均道路面积和城市道路面积,向城市人均道路面积将达到9平方米以上迈进,达到小康水平。

  水是城镇生活的必须品。通过加大供水管网改造和建设力度,城市供水普及率提高到90%以上。全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4.6万吨/日,建成了城市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目前,我州已启动了城市新区、工业园区、重点乡镇的污水处理项目申报及建设工作,部分项目可在今年年底建成运。

  2013年,全州第一个城市湿地公园——榕江滨河湿地公园建设启动,以特有的自然人文景观为主题,与附近的五榕山城市主题公园、滨江大道、三江渔火、独石回澜、赤壁横江等景观相映成趣,构成榕江县休闲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打造生态园林城市是我州城镇化发展的目标之一。目前,我州已按照生态文明示范州的标准,进一步强化公园、广场、人工湿地、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城镇发展打造“绿色名片”。

  打造绿色城镇载体 彰显民族文化特色

  城镇化,按照“绿色城镇”和“绿色建筑”的建设目标,是对黔东南城镇建设的指导航标。在城镇建设中大力提倡节能环保,并坚持以“绿色”为主题,努力将我州建设成为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天人合一的绿色生态家园。

  绿色,就要节能,提高品质。全州开展了标准化装配式木房建筑试点建造研究,推进全州木房工厂化建房,提高木质房屋建筑品质,提升绿色品质。同时,开展了轻钢及轻木结构装配式“绿色建筑”试点工作,解决传统民居不防火、防虫、隔音、节能等问题,发展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链。

  民族文化是城镇化建设的灵魂。城镇建设与苗侗民族文化相结合,打造精品民族建筑形式,提升城镇品位,增强城镇带动集聚能力,完全符合黔东南城镇发展的实际。

  目前,我州各县市已着力打造了一批以体现苗族、侗族和徽派建筑风貌的建筑精品、建筑小品,形成了一县一特色,一镇一风貌、一街一景的独具特色的城镇风貌,找到了一条符合地方民族发展需求的城镇化道路。

  保护与开发是黔东南城镇化建设的精彩之笔。2013年,在城镇化过程中,为妥善处理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问题,减少传统村落的消亡,我州进一步强化了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在2013年,我州有60个村被列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并有165个村被列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推荐名单,成为全国获得中国传统村落最多的地方。

 

  加大城乡住房保障 共建和谐美好家园

  2013年,我州为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全力加大了城乡住房建设,重点做好城镇低收入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困难家庭的住房建设。

  全年新建各类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45207套(户);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15817套、竣工14996套、分配入住16889套。争取国家各类补助资金11.47亿元,完成投资15.29亿元。

  科学引导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2013年,我州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36亿元,房地产开发项目206个,总建筑面637.94万平方米,商品房预计竣工面积180万平方米,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预计完成270万平方米,整体呈现平稳增长势态,为改善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条件提供了良性互动市场;

  整县、整村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成效明显。在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同时,保障农村困难家庭的住房需要,我州共启动了13.22万户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完成了11.89万户,完成投资19.4亿元。

  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正向人们走来,城镇化,带出群众生活的新希望。

  ■短评

  向幸福城镇出发

  城镇化进程不可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和历史任务。

  城镇化从本质上讲是人的现代化、幸福化。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核心是人,主要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

  只有以改革的红利破解城镇化的“幸福密码”,从“以物为本”走向“以人为本”,才能让群众的生活更好地向幸福出发。

  当前,黔东南迎来了新机遇,“城镇化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只要我们立足于实际,以建设宜居、平安、生态、美好黔东南为目标,统筹城乡一体化,就会让后发优势转化为后发动力。

  有经济发展做支撑,有生态宜居做保证,有发展的动力做引擎,群众的幸福城镇梦想不再是梦。

关键词:市场动态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