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良:转型不转行 绿地不差钱

  新华网7月24日电(门妍)近日,49家沪深上市房企发布上半年利润情况,其中28家出现亏损或利润下滑,接近已披露房企总数的六成,亏损房企有13家。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陈雪认为,接近六成的亏损房企数量远超去年水平,表明调控政策对房企利润的影响非常明显。一时间,如何在楼市起伏波动中站稳脚跟,成为业界思考的重点。

  “多元化发展可以抵抗不同行业的波动。” 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在“绿动中国二十年”集团成立20周年庆典发布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作为新晋世界500强企业的中国首家房企,绿地又有什么独到秘诀呢?

  危机促成新领域

  早在2005年,当绿地在全国的扩张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宏观调控政策来袭,这不仅成了对绿地的一次考验,也让曾经辉煌一时的顺驰中国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顺驰基本上是平价转让了整个项目。” 业内人士分析道。顺驰集团曾在2004年以让业界吃惊的速度和魄力,扮演了中国地产界的一匹黑马,一年完成100亿元的销售目标。然而,时运之下,顺驰终因扩张过速,瞬间失血而倒闭,让人不仅生叹:决定一个企业命运的不单是规模,也在乎是否“站在点上”。

  回顾当年,曾任绿地财务部经理的江林根很感叹:“2005年那一年太难了,我常常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不知道第二天的钱要从哪里来,怎么把缺口补上。”当时正“铺盘子”的绿地虽然最后“有惊无险”地度过了难关,也让张玉良顿生危机意识:一个公司的规模再大,如果产品和产业单一,宏观调控一来,面临的可能就是生死危机。

  在张玉良眼里,转型和创新没有终点只有时点。他下决心不让这类的事情再发生。同年10月,绿地开始启动走上多元化之路,一举成立了能源、商业、建设以及汽车服务四大综合产业集团,成为绿地优化产业布局的最初探索。

  学会两条腿走路

  进入2008年后,绿地紧紧抓住能源产业资源整合、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等机遇,进一步明确能源、金融产业的次支柱产业地位;2012年初,绿地金融控股集团及绿地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正式揭牌成立。

  短短几年时间,张玉良已经为绿地打造出另一个庞大的产业群,并迅速成长为与地产业务旗鼓相当。尤其是近年来绿地大力发展的能源产业,规模已经与主业房地产不相上下,销售收入也基本持平。

  数据显示,在2004年,绿地集团总收入达到109.9亿元时,其中房地产预售额为65亿元,建筑业销售收入17.1亿元,汽车服务业站到14.99亿元。到2011年,绿地集团房地产业务的营收将近800亿元,而能源产业的营收却达到了800亿元以上。目前,绿地集团的综合产业经营收入已经占据绿地整体业务收入的半壁江山,这为保障企业整体持续稳健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意味着,绿地集团已经不仅仅拥有地产领域这一艘“航母”,而是开始了“多船”并进的时代。

  “房地产虽然成长性良好,但是有不确定性的风险,就要考虑另一个波动性较小成长性较快的行业,利用两条腿甚至多条腿走路。”张玉良显然是把脉方向的高手。

  “转型不转行”

  如果说,多元化发展是企业为了规避行业波动风险、做强做久的迫切需要,那么对于一个房企来说,会不会有被扣上“不务正业”之嫌的可能?

  对此,张玉良解释道:绿地是“转型不转行”,发展辅业仍是为了做强主业房地产。多年来,绿地在房地产主业,其上下游多元开发一直在深化。在新城综合开发、超高层建设等战略中,绿地也已探索出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盈利模式。

  张玉良笑称,现在普通的开发商很难从银行贷到款,但可以说绿地就“不缺钱”,甚至还有银行反过来向绿地借钱。就是因为我们能源产业赚来的钱可以流向地产开发,这样既不违背政策,又解决了资金问题,所以说,“多元化发展可以抵抗不同行业的波动。”

  “绿地一直在成长,我们始终在考虑下一个支柱产业在哪儿。当这个集团已经进入世界500强之后,要想更进步,提前布局新业务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绿地负责新业务拓展的执行副总裁杜启发表示。

  面对调控收紧、需求萎缩、销售乏力、融资无门、资金承压等诸多状况,所有房地产企业都在摸索着一条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而“转型”二字,也似乎成了今年房地产行业的标签之一。笔者认为,转型或许成为地产业界的大势,但方向取决于企业自己的选择。无论商业地产、旅游地产,亦或是房地产金融,都可能成为缤纷的盛宴或阵痛的梦魇,命运掌握在企业自己手上。

  风险与利润同在,“尤其对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房企来说,多元化是自然而然的选择。”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说。 

关键词: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