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快评:中央首肯地方微调 财政输血保障房
近期,温家宝频繁提及把“稳增长”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要根据形势变化加大预调微调力度。同时指出:稳定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限购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两个“稳”的背后,对楼市调控走向有何启示?
货币微调空间大 利好合理需求
由于近期经济增速持续明显回落,下行压力日增,下阶段的核心任务将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中原集团研究中心认为,在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基本取向下,流动性偏紧难以支撑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微调尚存较大空间。
自去年12月以来,央行已连续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除此之外,央行或将采取更灵活多样的方式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虽然流动性松动流入楼市的资金有限,但中短期内政策鼓励的首套消费需求将继续得到信贷支持,而降准周期的到来也或将为改善性需求的房贷开启大门。
中央取态谨慎 地方微调获首肯
在六省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温家宝关于房地产的表述与4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的“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决不让调控出现反复”稍微不同。中原集团研究中心表示,由“坚持调控不动摇”到“稳定”的变化,反映出中央层面取态尺度有所变化。然而,目前房地产市场调控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房地产“限购”红线短期内仍难以触碰。
但是,上周住建部有关官员对5月上旬出台的扬州购房奖励的新政给予了支持和肯定,说明只要不涉及“限购”等扰乱政策预期的基本问题,符合调控大方向的微调将被默许甚至鼓励。
“限购”红线难破 各级博弈分化
调控执行面来看,地方政府不敢轻易挑战调控底线,但通过各种途径暗松限购的冲动仍强烈。首先,北京在前周严惩伪造“工作居住证”后,上周又传出“临时集体户口”这一规避限购的新方式,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界与政府的博弈凸显,限购执行再受挑战。
其次,福建省下发了《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有关工作的通知》,该通知并未触及限购红线,表明地方政府在制定政策更趋谨慎,不敢轻易触碰调控底线。由于福建省政府放权福州、厦门两地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户籍制度,如何完善户籍制度而不背上限购松绑之嫌乃对执政者政策决断力的考验。
财政输血保障房 大跃进或回归合理
由于今年保障房在建量创新高,导致资金压力急剧攀升,在不断探索和完善融资渠道的同时,中央和地方开始加速保障房输血。近日,财政部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达了2012年中央补助公共租赁住房专项资金660亿元。由此,2012年以来,中央直接下发的财政补助已达2143亿,高于今年全年计划。而地方政府自发债规模亦扩增25%,并将优先投资保障房建设。
另一方面,在巨大的资金压力驱使下,5月23日住建部与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地方根据本地实际需求,确定2013~201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计划,并在5月底前上报。这种自下而上、按需申报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地方政府的主动性,并将作为住建部是否需要对原定的3600万套规划数量进行调整的依据。中原集团研究中心预计保障房大跃进有望合理回归,其对商品住宅的冲击则需更长时间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