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再发3.2级地震 不靠谱猜测疯传千万别当真

  1976年,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前天10时22分,唐山地区发生4.8级地震,昨天清晨5点再次发生3.2级地震。有地震专家们认为,两次地震均为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不过也有专家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同时,网友们扒出了早些年的“中国城市地震灾害危险度评价”,更有人在网络上迅速解剖了中国的地震带,这些东西可信吗?

  □现代快报记者 胡玉梅 综合新华社等

  前天和昨天的唐山地震

  是不是余震?

  余震还将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据当地媒体报道,唐山市地震局新闻发言人介绍说,该市自28日发生4.8级地震后,截至昨日6时已发生有感与无感余震38次。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刘杰分析指出,前日4.8级地震是1976年唐山地震的余震。一般来说,余震活动持续时间比较长,预计唐山地震会持续上百年。也就是说,1976年地震造成了前日地震,而前日地震又引起了昨天的地震。

  一位专家说,“余震就像落地的乒乓球,弹起的高度和频率越来越小,最终会归于平静。”唐山处于欧亚板块内部,地震的主要成因是由于1976年大地震形成地壳断裂带长,由于地壳运动产生断裂带滑动而造成余震,据研究推断,1976年大地震造成的余震还将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副主任蒋海昆也介绍,这两天的地震,发生地处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70多公里破裂区的中部,即属于大地震的余裂区。从时间上看,此次地震还处于余震明显活动的时间段里面,是正常的余震。

  蒋海昆说,余震的持续时间可以是数天至数百年不等。据《自然》杂志2009年11月5日发表的文章表明,板缘地震衰减比较快,可能只需几天或十几天时间,板内地震衰减会比较慢,可能延续数百年,这项研究结果是国际认可的。1976年唐山大地震是7.8级,且属于板内地震,因此延续至今是完全有可能的。同时,还有一组检测数据(见表格),总体上看,余震已是越来越弱。

  唐山市内的地震断层是什么样的呢?一位专家说,唐山市内的地震断层是线状构造,向唐山市的西北和东南方向延伸,属于张家口—渤海断裂带上的“老震区”。“这两天的地震,都是正常的能量释放,市民不必担心。”

  唐山地震余震次数(据中国地震台网)

  地震震级 1990年-1999年 2000年-2011年

  1-1.9级 年均418次 年均324次

  2-2.9级 年均103次 年均56次

  3-3.9级 年均10次 年均6次

  4-4.9级 年均1.4次 年均0.97次

  5-5.9级 年均0.4次 年均0.4次

  时间相隔这么远,不该是余震

  但是对于这个说法,原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觉得不妥当,他说,余震是指与主震发生在同一区域、同一构造带上,强度低于主震,且与主震有时间关联的地震。尽管这次地震和36年前发生唐山大地震的地域相同,但是时间跨度太大了,时间上相隔那么远,就不该是余震了。如果说,这两次是余震,那么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30多年的地震就可以叫前震了。因为地震孕育的过程很长,但能量释放过程却很快。“释放能量更快,一般来说,一个大地震过后能量衰减,并释放到一定程度,进入平稳期,就不能叫余震了。”孙士鋐说,前天的4.8级地震应该是一个单体地震,而不是36年前的余震。

  观点

  唐山余震与日本大地震有关?

  中科院院士、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马瑾认为,这次唐山地震与去年的日本地震有关,属于一次“应力场”的调整,唐山暂时不会产生更大的地震。日本和唐山不属于一个地震带,分属于太平洋大板块和欧亚大板块。但因为距离近,日本地震后,会对中国大陆的“应力场”有调整。比如,有个椅子4条腿,如果1条腿断了,另外3条腿应力就多了,时间长了,就容易塌、容易坏。

  中国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

  可信度有多高?

  南京排11,专家称排名表不靠谱

  唐山地震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关注。南京网友@V5水哥更是扒出了一份《中国城市地震灾害危险度评价》:“中国地震危险度排名:1.石家庄;2.合肥;3.西宁;4.海口;5.长沙;6.南昌;7.杭州;8.乌鲁木齐;9.成都;10.郑州;11南京。”

  其实,这条新闻最早出现在2008年,当时,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们对中国城市地震灾害危险度进行了评价,在研究过程中,他们主要考虑了三个指标的影响:导致灾害的强度因素(如城市近源地震等效震级)、承灾体的脆弱性指数(人口、GDP、建筑抗震能力)和响应能力(疏散、救援等应急应变能力)。一共30个城市,其中南京排名第11,比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高,远低于石家庄、合肥、海口等城市。研究解释,北京等城市虽近源地震等效震级较高,但受到建筑抗震能力较强等人为因素影响,地震风险相对降低。

  4年过去,这个排名表再次被翻出来,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了当时的一位参与研究者,但是,她表示不予回应。

  南京排在第11位,而距离南京不到200公里的合肥却排在第二位,上海的地震风险排名倒数第一?一位专家告诉记者,这和三个城市所处的断裂带有关系。合肥处于郯(山东郯城)庐(安徽庐江)断裂带南段,历史上曾两次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而郯庐地震带从南京西边通过,距离南京有100多公里,上海离得就更远了。

  对这一说法,南京市地震局一位专家说,“只能说南京没有发生7级或更大地震的构造。”

  对于这个排名,孙士鋐也表示,“不靠谱,听说过,但觉得没有研究价值。”

  两周内中国有7级以上地震?

  网传是地震局预报,被官方否认

  日前,有传言称“来自中国地震局预报:未来两周内中国还将发生7级以上地震。”5月29日,记者就此事求证了中国地震局相关负责人,负责人表示,中国地震局的网站上从未登过此消息的预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只有国务院和各级政府有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所以网上看到的冠以“中央地震局发布”的此类消息肯定是假消息。

  板块运动激活古老断裂带?

  科学松鼠会作此判断有待考证

  5月以来,全国各地的地震局纷纷开了微博。其中新疆地震局微博更新最勤,不久前,新疆地震局对新疆地区的地震作了一次总结:2012年4月新疆境内共发生1级以上地震339次,其中1.0-1.9级地震275次,2.0-2.9级地震50次,3.0-3.9级地震12次,4.0-4.9级地震2次,最大地震为2012年4月26日于田、民丰交界发生的4.2级地震。其中有一个地震台官网还总结说,我国的老震区是新疆、四川、云南。

  除了官方在做地震监测,微博上也不乏民间高人。昨天下午,科学松鼠会的成员就在网络上发了一篇《“震”在哪里:扒一扒中国地震带》。该文认为,按照中国内部的基本构造格局,可以分成华北板块、华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三大板块中,华北处在两块板块中间,三者呈“7”字形排列。华北板块在南侧以秦岭-大别造山带为界与华南板块分开,而在西北侧则以阿尔金造山带与塔里木板块为邻。这两条造山带,分别是上述板块间相互相撞挤压的产物。

  该文提醒说,华北苏醒了。“暂且不谈别的板块对其的作用,我们能不能想象它自己会渐渐地活跃起来,逐步成为一个构造活动的高发区域呢?答案是会的……”文中说,华北板块有太行山正断层系以及郯庐断裂带。“断裂带本来是中生代时由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碰撞而形成的,然而,在随后太平洋俯冲作用下,伴随着太平洋俯冲所带来的巨大走滑分量,这条古老的断裂带重新活跃,成为了横插在板块内部的大地之刃……”

关键词: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