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发生前两小时 网友称看到地震云预言地震
在震前2个多小时,一名上海网友曾发微博称看到了“地震云”,推测将有多次“大级别地震”发生。随后这条微博引起了大批网友关注。不过,南京地震局科技检测处副处长赵兵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种预测不靠谱。
网友预测“大级别地震”
昨天早上7点43分,网友“至诚感通GTJ”发了一条微博:“今天一早就开始观测天象,天空中出现了地震云,看来是难免的了。按照日子推算,接下来的一个半月内可能不止一次大级别地震。(这只是我作为一名地震爱好者的推测而已,不是妖言惑众。)”
两个多小时后,各地媒体官方微博陆续发布唐山地震的消息。很快这则“预测地震”的微博被网友发现,不到7小时就被转发近5万次,而“至诚感通GTJ”的粉丝数也由早上的不到4000狂涨至昨晚10点的10万多,众网友甚至称他为“预测帝”。
但在昨日下午,这条微博被删除。“至诚感通GTJ”随后连发数条微博解释:“很多事说破了,就很简单。只要静下心来,多学点知识,您也能够预测未来!没有什么稀奇的”,“这不是我的预测太准,而是这些也是从书上学来的,不是神仙告诉我的”。有网友围观了他之前的微博,推断他的专业可能是环境监测方向。
科普网站:“地震云”都是“浮云”
昨日,科普网站“果壳网”官方微博、民间科普组织松鼠会的官方微博“科学松鼠会”均发微博引用了一篇刊登于2010年4月《南都周刊》上的一篇科普文章。
文章中称,“神马‘地震云’,其实都是‘浮云’……实际上,‘地震云’只是一个缺乏理论基础的、充满民间想象的‘传说’。”
在气象观测中,没有将“地震云”的云状正式分类。不过,从气象观测的专业角度分析,所谓的“地震云”其实就是“透光高积云”“絮状高积云”“卷积云”的几种云状,属常见的大气现象。
文中还提到,由于地震是常见灾害,但目前人类对地震的研究进展还不足以对地震进行准确的中短期预报,很多人试图寻求其他方式来间接预报地震。
专家:“地震云”不靠谱
南京地震局科技检测处副处长赵兵介绍,“地震云”的概念界定模糊,靠这个方法来预测地震是不科学的。全球每年用仪器能够监测到的地震大大小小一共有500多万次,5级以上的上千次,而超过7级的约有17次。照这样的频率,他认为网友“碰巧”赶上“地震云预测”的几率很高。相较于地光、电磁场异常等常用的监测办法,“地震云”并不靠谱。而最早提出“地震云”概念的日本学界目前也不认可这种预测方法。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称这次地震是1976年唐山地震的余震,这让很多网友觉得不可思议。对此赵兵解释说,由于地震后地块断裂,地块内部、地块之间的力量需要一个释放的过程,所以大地震之后都会有一系列余震来平衡这些力量。当年唐山地震是里氏7.8级,此后唐山平均每年都会有1到2次的余震。从这次地震的震源来看,仍然属于余震。
赵兵还介绍,从最新监测数据来看,江苏近期也不太可能有破坏性地震。现代快报记者 褚琴
链接
近年出现的地震“预测帝”
专家介绍,全球每年5级以上的地震有上千次,因此网友“碰巧”赶上“地震云预测”的几率很高。
●2008年5月9日 网友“临沂来客”在百度贴吧发表《我刚才看见大片地震云》,5月12日汶川地震
●2010年4月13日 临沂网友“MeteoriteMan徐淑彬”发博文称上午看到“地震云”,地点不知,疑在藏区,4月14日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
●2011年11月8日早上8点 李振吉在网上贴出“地震云”图片, 11月8日深夜台湾发生里氏6.7级地震
●2011年12月中旬 《沈阳晚报》收到市民李明吉的邮件,称“近几天早晨,自西南东北方向有条状云,可能有地震,震中怀疑在日本”, 2012年1月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7.0级地震
●2012年2月15日晚 网友“不想再迷茫的SHU淡”发微博称“今晚的天空,好像地震天”,2月16日凌晨2点34分广东河源里氏4.8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