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即将松绑”越传越悬乎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19日在湖北考察时强调“宏观经济政策要即时适度预调微调,同时稳定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讲话,迅速被网络放大,不但“预调微调”的词语被搬到对楼市调控的预期上,“稳定”二字也被解读为比之前的“坚持”有所放松。而最近,“地方楼市微调新政8成获通过”的消息也在网络持续发酵,在一些“大佬”的推波助澜式传播下,“楼市即将松绑”的消息越传越悬。那么,“松绑”的说法靠谱吗?        扬子晚报记者 张遥

  被叫停的5城楼市“新政”都触动了“限购限价”底线

  2011年10月宣布,佛山市户籍居民家庭在现行限购政策和住房套数的基础上,允许增购一套7500元/平方米以下的住房。

  2012年2月宣布,2012年买房契税全免;购90平方米以下房子,给予50到150元/平方米不等的补贴。

  2012年2月宣布,外地户籍居民持长期居住证满三年,可以购买第二套房。

  2011年11月11日,成都市房管局宣布仅在房产证登记发放时审核购房人资格,而原来签约时对购房人的资格审查转交由开发商和房产中介执行。

  2012年1月22日,中山市悄悄上调了限价标准,从去年的5800元/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6590元/平方米,上调11%。

  调查一

  “松绑”传言是如何诞生及发酵的?

  昨日,一家地产媒体官方微博贴出了温家宝总理在5月19日主持经济形势座谈会时的发言,强调温总理在针对房地产调控政策时用了“稳定”一词,与之前“坚持不动摇”措辞“大相径庭”,认为这预示着楼市调控将走向温和与放宽。该微博同时举出扬子晚报刚刚报道的“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梁小青在5月20日表态扬州‘奖励购成品房’行为不是救市”的表态来证明这一推测。微博被业界名人任志强转发后引来了数千次的转发与评论,不少网友都表示“看来是要停止调控了”。

  与此同时,温总理在讲话中所提到的“经济工作要及时适度预调微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也被不少人解读为对各地楼市“微调”的认可。有媒体统计了截至今年5月10日前出台过“微调”政策的城市,归类列了长长一个表,说全国共有33个城市出台了楼市“微调”的新政。而这其中,除了佛山、芜湖、成都等5个政策被叫停外,其余约8成的“微调”新政都获得了通过。更有媒体为此撰发评论,认为各地的密集“微调”恐将给楼市带来“松绑”。

  新华社发布的一组数据似乎更加证实了这个猜想:5月前3周,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在内的全国十大重点城市的新房成交量为56513套,比4月同期上涨22.6%,个别城市涨幅甚至超过7成。此前更有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的理事发出“该救了,不救就死了”的激烈呼声。一系列的新闻和数据的组合之下,相信“松绑”的人越来越多了。

  调查二

  那些被认可的“微调”都是什么性质?

  “33个微调8成被认可”的新闻,是“松绑论”重要论据。扬子晚报记者为您整理图表(上表)可以看出,“叫停”的5条新政,全部触动了“限购”或者“限价”这两条“国八条”底线。

  再看“通过”的微调政策。在一些媒体所罗列的所谓33个“微调”的地方政府中,连“首套房利率恢复基准和打折优惠”也被包括在内。而这项政策实际上始于中央对信贷政策的差别化调整,并非地方出新政。如果连这个也算“微调”的话,包括南京在内的许多地方政府从去年8月份开始就展开了政策“微调”,何止33个?

  另外公积金“松绑”也被列入“微调”,而代表城市就是南京。不过南京去年10月21日将家庭公积金可贷额度从40万提高至60万,并且适度放开了二套房公积金贷款后,效果非常一般。南京楼市目前认购量虽然较去年有所好转,但基本都是以刚需为支撑;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南京房价更是连续十一个月下跌。

  另外的“微调”则包括改变普通住房价格标准、重启购房入户政策、补贴首次置业、土地松绑等等,这些基本上可以认为是“社会福利”的政策,没有触及“双限”的红线。唯一引起争议的是最近的扬州“购房补贴”新政。而住建部一官员在最新的表态中,将扬州新政也列入了“减税”的范畴。

  调查三

  中央对楼市调控的“口径”真的变了吗?

  扬子晚报记者在调查分析时发现,“差别化”和“严格限购”是中央各级部门近期在谈到房地产调控时所强调的一个重点,温总理在5月19日的讲话并没有偏离这一主题。更重要的是,就在昨日温总理在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近期工作时,虽然提到要加大“微调预调力度”,但还是强调了“稳定和严格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

  从关键官员和专家的口径中,也可以看出近期楼市调控方向不会变。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日前在南京表示,房地产调控政策是为了抑制房价上涨过快,不是让老百姓不买房子。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也表示,“预调微调”并不等于楼市的宏观调控放松,“稳定增长”只是意味着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再出调控新政。

  南京业内分析

  微调未触及调控底线 无助楼市“翻身”

  “‘稳定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表述,并不是新说法。当前政策的预调和微调,主要着眼点仍是聚焦于宏观经济,不会影响到房产调控政策。”南京房地产开发建设促进会秘书长张辉这样表示。

  “拿词语语气的变化来对照变化,是一种幼稚天真的解读。”南京工业大学天诚不动产研究所副所长吴翔华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那些被默许的“微调”政策结果可能会引起“刚需”集中入市,但实践证明最终都未影响房价稳中有降。事实上,调整经济结构这一中央的大政策方向已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宏观微调对楼市的影响力。南京一家国有银行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该行到6月上旬根本没有信贷额度,即便央行下调了存准率,先要“喂”的也是中小企业,给开发商的贷款几乎没有。

  摆脱土地财政才是上策 南京已经开始尝试

  吴翔华认为,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已经成为国家大方向、限购限贷政策又丝毫不被放松的现实下,各地政府再盯着如何进行“微调”根本无助于改变楼市的发展,也无助于土地财政寿命的延长。

  如何尽早摆脱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才是地方政府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吴翔华认为南京政府的一系列做法还是值得称道的。不久前南京市表态原则上国企不再参与房地产开发。转让国有房企股份可视为政府在财政上“节流”的第一步。而积极开发产业园区,将过去按“政策价”租给国有及非国有企业的公有住宅、商铺提高为市场价收取等增加税源的做法可视为财政“开源”。吴翔华认为,如此“开源节流”正是努力摆脱土地财政的开始。未来积极改善民生、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才是地方政府的根本出路,靠钻楼市调控小空子的做法只会走进发展的死胡同。

关键词: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