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高楼”背后的闹剧

提要:有统计称,目前我国共有高层建筑近10万幢,其中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1154幢,而各地为争当“第一高楼”仍然暗战不休,这个数字还在不断被刷新。(2月19日《经济参考报》)  最近几年,各地攀比建设“第一高楼”的新闻屡见不鲜,甚至很多地方公开宣传的“第一高楼”纪录,还没施工即被频繁刷新。

  有统计称,目前我国共有高层建筑近10万幢,其中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1154幢,而各地为争当“第一高楼”仍然暗战不休,这个数字还在不断被刷新。(2月19日《经济参考报》)

  最近几年,各地攀比建设“第一高楼”的新闻屡见不鲜,甚至很多地方公开宣传的“第一高楼”纪录,还没施工即被频繁刷新。

  各地为啥那么热衷搞“第一高楼”竞赛呢?

  往好听了说,一些政府部门希望通过摩天高楼来打造城市形象,投资商是以此向外界展示雄厚的经济实力。其实,这里也不排除领导干部政绩工程的影子。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诸如迪拜世界第一高楼等众多在建高楼都已纷纷停工。可偏偏我们的高楼依然如火如荼地玩着“破纪录”、“攀身高”的游戏。难道我们的企业早已完全遏制住金融危机的冲击了吗?

  南京市早在2005年就规划了一座高达518米、号称“亚洲第一高楼”的“金陵佛光”。可是,三年多时间过去了却寸土未动。留下的只是令人嘲笑的“面子工程”、“烂尾楼”和银行频繁发出的“催缴令”。政府说企业融资不力,企业说政府配套设置老化,无法开工。在三年多的炒作中,双方以较低劣的演技合伙上演了一场闹剧!

  客观地讲,建摩天大楼并非都不合理,在目前金融危机导致就业压力紧迫的局面下,如果我们有一个科学的规划和严密的管理措施,这些高楼的上马,确实可以拉动内需,开发众多就业岗位,推动钢铁、建材等一系列相应产业的发展,缓解社会压力。

  但一个严肃的话题是,我们有没有只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的短见行为?有没有量力而行的科学态度?例如,建摩天大楼需要较高的市政配套工程,必须考虑可能对生态、环保等的影响,还有更重要的安全问题。2009年元宵节,央视大楼起火,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事实上,此前各地建成不久就被扒掉的摩天大楼也并非少数,号称的杭州西湖第一高楼,建成13年即被爆破,而建成即被空置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像这类的“第一”,非但不能成为城市形象的代言,反倒会被当成了资源浪费的反面典型。对于政府部门来说,与其争抢这些名头,倒不如将这些资金用到更为广泛的公益性事业上,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实惠,体会到政府的温暖和党的关怀。只要把这些看似小事的工作都做好了,恐怕比那些热衷于精心策划“第一高楼”之类的闹剧更有意义。

网友观点

0人评论了新闻:“第一高楼”背后的闹剧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