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晔:探索公共租赁住房长寿命化设计

提要:在不久前落幕的全国性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竞赛上,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住区规划与产业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团队的《公共租赁住房整体解决方案》(下称《方案》)获得了一等奖。建筑师陈晔作为团队代表接受了新浪地产网的访问。

  我国“十二五”期间将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下称保障房);其中2011年和2012年分别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一系列数字表示,保障房的建设“狂潮”已经来临。如此大规模的建设数量如何才能保证保障房的质量和性能?规划建设作为房屋建设过程中的第一道关卡,对保障房建设的标准化、适用化、精细化与产业化起着龙头作用。新浪地产(微博)推出保障房规划设计系列专访,走访政府部门、开发、设计单位以及勘察设计人员,为您透视保障房的规划设计难题。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住区规划与产业化技术研究所建筑师 陈晔

  在不久前落幕的全国性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竞赛上,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住区规划与产业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团队的《公共租赁住房整体解决方案》(下称《方案》)获得了一等奖。建筑师陈晔作为团队代表接受了新浪地产网的访问。

  陈晔透露,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作为国家建设领域的科研攻关骨干性研发单位,结合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需求,承担了大量的相关科技攻关工作。选择公共租赁住房作为切入点,一方面是因为未来五年中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将成为保障性住宅建设的重要的课题,在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中,公共租赁房已成为“主力军”。但由于缺乏完善的建设设计理念及其建造技术保障体系,传统方式建造的公租房在质量控制和后期运营维护保障等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急需设计方式及其建造技术等方面的创新。

  长寿命化设计方法之一:灵活居住空间

  公租房与普通的商品住宅相比 需要具备:租赁性、适用性、耐久性、经济性等特点。因此,公租房不仅要在有限的面积内实现基本的居住功能,兼顾经济性与舒适性;同时具备对家庭结构、生命周期的适应性和面向老龄化社会的适应性,对应其租赁性。

  北京对公租房的面积规定在60平米以下。在有限的套型面积下,《方案》将综合性玄关、交流性LDK、多用性居室、分离性卫浴、家务性厨房、居家性收纳六大功能集约布置,保证功能的完备性。同时,通过在小空间中运用了一些“小中见大“的手法,比如将起居室、餐厅、厨房三个空间合一,将厨房适当开放,使空间感觉更加开敞,视线通透;

  另外,《方案》在60平米的套型中创造了两室半的居室空间——在完整的居室当中加入一个半室的空间,半室空间与居室之间用灵活的隔断(推拉门)进行分隔,其可以提供一个阅读学习的空间,或是在夫妇有小孩后放置一张婴儿床的空间,半室与居室可分可合,体现空间利用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长寿命化设计方法之二:体现住宅产业化

  保障房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将保障房与住宅产业化结合成为热点。《方案》中也考虑到了应用住宅产业化技术和标准化的住宅部品,采用工业化生产建造模式可在满足建造数量和速度的同时,提高住宅性能并降低成本。

  为了实现套型对于家庭结构和生命周期的适应性,《方案》采用了模数化的大空间结构体,户内全部采用轻钢龙骨隔墙,隔墙可以根据住户情况自由移动。引入SI建造体系,户内管线不垂直穿楼板,而是集中于户外管道竖井,用水空间集中,且临近户外管井,方便管线的检修和更换。

  同时,方案中采用了由标准化的50型和60型套型空间组成的规整的结构框架,构架清晰,结构计算简单,便于施工;规整的外围护墙体无多余的凹凸,具备较好节能效果。另一方面,整体卫浴、整体厨房、盥洗台和洗衣机托盘等标准化的住宅部品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现场湿作业。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