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耀先:保障房可持续性待考

提要:保障房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利润低,这三个不能忽略的因素下如何设计出质量高并优质的房子对设计师是最大的考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叶耀先认为,设计师在设计保障房时要充分考虑到住房的可改造性。

  我国“十二五”期间将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下称保障房);其中2011年和2012年分别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一系列数字表示,保障房的建设“狂潮”已经来临。如此大规模的建设数量如何才能保证保障房的质量和性能?规划建设作为房屋建设过程中的第一道关卡,对保障房建设的标准化、适用化、精细化与产业化起着龙头作用。新浪地产(微博)推出保障房规划设计系列专访,走访政府部门、开发、设计单位以及勘察设计人员,为您透视保障房的规划设计难题。

  保障房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利润低,这三个不能忽略的因素下如何设计出质量高并优质的房子对设计师是最大的考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叶耀先认为,设计师在设计保障房时要充分考虑到住房的可改造性。

  面积小、规模大——保障房可持续性待考

  基于1999年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队对5000户家庭调研得出的数据,叶耀先认为套建筑面积在80——120平米之间是被调查户最期待的住房。而我国国务院明确提出,保障性住房以公租房建设为重点,套建筑面积以40平方米左右为主。加上此前规定的廉租房套建筑面积在40平方米以内,经济适用房60平方米左右等规定。保障房面积与百姓的心理期待价位相距甚远。

  此外,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每年有一千多万人口从农村进入城镇,目前矛盾主要集中在总量的供需上面。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后人民对住房要求也会改变,关注焦点从量转移到质上。

  因此,大规模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在保证保障对象的基本居住需求之后,如何随着家庭人口、居住需求以及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成为摆在设计师之前的难题。

  警惕保障房沦为建筑垃圾

  在不久前落幕的中国首届保障性住房设计竞赛上,叶耀先认为,送审方案中优秀方案较缺乏,设计师对保障房设计缺乏仔细推敲。

  由于中小套型的设计难度较大,同时在保障房建设中成本低、设计周期短,这些都是摆在设计师面前的“拦路虎”。如本次竞赛送审方案中就存在套型设计缺乏灵活性和可改造性,对家具摆放欠缺考虑,套内采光、通风效果差等现象。

  同时,保障性住房前期建设投资巨大,但后期维修、维护也不容忽视,如何将保障性住房设计成为具备可持续性的优质资产?成为每位建筑设计师都需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规划设计  保障房  维护  建筑设计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