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地产反向抵押无期

  在房子问题上,中国老太太似乎永远比美国老太太慢一步。

  在中国房改之后的十几年时间里,美国老太太花未来的钱提前满足居住需求的消费观念成为中国人的共识,但是,当中国老太太也习惯住房按揭贷款的时候,美国老太太又进步了,晚年将住房反向抵押给银行或保险公司获得的更多的养老金,不但老有所居,还可以老有所乐。

  这一次,向美国老太太学习的契机是,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9月18日,在文登市举办的第二届国际养生产业峰会上,中国“反向抵押贷款”的最早倡导者、幸福人寿董事长孟晓苏表示,早在2003年,温家宝总理便批示了其所作的“建立反向抵押贷款的寿险服务”建议稿,请两个主管部门包括建设部前部长汪光焘和保监会现任主席吴定富参阅,很快,意见出来了,要开展反向抵押贷款服务。

  所谓反向抵押贷款,是指将老年投保人的房屋产权抵押,按房屋评估价值减预期折损和预支利息,将房屋价值分摊到投保人预期寿命年限中,按年或按月支付现金,投保人终身可以提前支用该房屋的销售款,直至亡故,保险公司才将房屋收回,进行销售或拍卖。

  孟晓苏担任董事长的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被认为是保监会认可的反向抵押贷款运作实体,但是,从2005年保监会批复同意幸福人寿开始筹建至今,幸福人寿的主要保险业务中,仍然看不到反向抵押贷款的身影,幸福人寿工作人员表示,该保险业务仍在研究中,尚无推出时间表。

  另一家打算以“养老按揭开创国内金融养老先河”的中信银行(4.50,-0.05,-1.10%),亦提出中信银行版本的养老按揭政策,但中信银行个贷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尚不清楚该项业务的进展状况。

  从2003年开始推动中国反向抵押贷款到现在的8年时间里,孟晓苏在有关房地产转型、养老地产、房地产调控的大小的论坛上,反复介绍他力主的反向抵押贷款,如今,孟晓苏笑称自己已经是62岁的低龄老人了,但中国的反向抵押贷款服务仍未有实际性进展。

  “为什么保险公司这么多年没有做这个产品呢?主要有三个担心:第一担心房价会跌,到底这些年房价是跌了还是涨了呢?第二担心70年土地到期,国家把这个房子给刨了,现在有物权法了,他们也不去看;第三担心老年人不愿意把房产抵押,都愿意把房子传给子女。我们就设想老年人都愿意传给子女,但是中国还有十分之一的老人是没有子女的,过去叫做鳏寡孤独,现在叫做丁克家庭。这种家庭在在中国占了七分之一。他们能把房子传给谁?所以就是为了这部分人,也应当尽快地推出以房养老。”

  孟晓苏首先指出的便是房价。

  2003年,孟晓苏曾以北京60岁老人测算,住房面积100平方米,房屋八成新,经评估房屋价为50万元,按我国人均寿命男性为69岁计算,投保人的寿命计算基数为9年。9年后房屋折损和房屋与土地增值相互抵消不计,保险公司扣除预支贴现利息25%(按年利6%计算),按75%计算给付额约为37万元。再将预期给付额分摊到投保人的预期寿命中去,这位老人每年可以得到4万多元,每月可得到3000多元。

  孟晓苏当时预期,一个退休老人如果每月可以得到几千元的保险给付金且终生源源不断,其生活将得到极大的改善,不必再依赖子女。

  这段2003年的测算中,目前至少有三个元素发生了改变:首先是房屋价格,目前,北京的房价早已超过万元时代,100平方米的房屋总价平均已经很难低于200万元了;其次,房屋折损和房屋与土地增值也很难抵消不计,经历了两轮房价飞涨和房地产调控过程,人们对房价的上涨预期已经不能和2003年同日而语;第三,通货膨胀因素,即使2003年3000元的购买力超过现在许多,但是也很难和房价飞涨的幅度相抵消。

  2003年,保险公司对房价下跌的预期固然成为反向抵押贷款推动的巨大阻力,可是2011年,房产持有人对房价上涨的预期何尝不是巨大的阻力呢?

  尽管联合国对老龄化社会的认定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8.87%。但要中国人因此达成共识并去实践还需要漫长的时间。

网友观点

0人评论了新闻:养老地产反向抵押无期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